邵东浩
提起中国的美食诗人,大家总是会先想到苏东坡,然后再会心一笑。的确,苏东坡身上的美食文化标签早已妇孺皆知,成为其精神符号的一部分。然而,还有这样一位美食博主兼诗人,虽未能与苏东坡生于同一时期,却依旧继承了苏东坡的衣钵,将人生体会融入食物中,将中华美食发扬光大。作为中国最高产的诗人之一,流传下来9000多首诗中,将近400首诗都以美食为主题,他就是陆放翁陆游。
每一个对吃执迷不悟的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陆游就是这样一个对美食有着严格追求,充满烟火气息的人。《小饮》中的“乳下豚”是还没断奶的小猪仔;《蔬食戏书》中的“韭黄”须得是新津的,颜色还要如鹅黄般娇俏方才美味。陆游不仅看重食物产地,还注重食物合适的时令与新鲜程度。
古人云:君子远庖厨。对于陆游来说恰恰相反,他不仅烹调技艺高超,和苏东坡相比也不遑多让,还常常亲自下厨,制作美食是他作为吃货的乐趣之一。在他看来,一个好的美食家首先得是一个好的厨子,光说不练假把式,理论要与实践相联系。陆游吃完饭往往要记录一下自己的菜谱和下厨记录,《饭罢戏示邻曲》言:“今日山翁自治厨,嘉殽不似出贫居。白鹅炙美加椒后,锦雉羹香下豉初。”白鹅炙烤后辅之以麻辣香醇的花椒调和其味,咸鲜的豇汁滴在鲜嫩爽口的野鸡羹上,加上刚刚出土的脆笋,质地滑嫩的蕨菜芽,一顿其味无穷的盛宴在陆游的举手投足间便做好了,吃得好友们“扪腹便便”,捧腹叫好。对于厨师最好的赞美就是将食物吃得一干二净,也从侧面反映出陆游的厨艺高超。在《饭罢戏作》一诗中,他“东门买彘骨,醯酱点橙薤”,排骨用发酵后的肉酱烹制,并加以橙薤等香料调和其味,于是成为了极致的美味。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陆游尤其信奉。他反对过度的雕琢与修饰,追求食材本真的风味与口感。在他的饮食理念里,山珍海味若经繁冗加工,失了天然之韵,便也失了大半魅力。他讲究原汁原味,坚信自然馈赠的食材,只需以简单纯粹之法烹制,便能彰显其独特的甘美与醇厚。《对食作戏》中写“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在陆游看来,刚刚摘下来的蔬菜最为新鲜,无需盐酪等调味料,自然的本味便是最好的味道,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中他写道”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这道“甜羹”就是一锅大杂烩,把白菜、山药、芋头、萝卜等各色蔬菜放进锅中,然后用清水直接煮开。在旁人看来是寡淡的菜汤,陆游却认为保留了食材的真味,喝得津津有味。无论是田间新摘的蔬果,还是林中奔跑的雉兔,陆游都以最质朴的方式,于唇齿间真切领略自然之味的精妙,在简单的饮食中感受岁月的宁静与生活的真意,于一粥一饭间体悟天地万物的无私赐予,使饮食脱离单纯的口腹之欲,上升成为一种对自然、对生活的敬重与热爱,一种返璞归真的美食哲学观。
对于美食,陆游一向来者不拒,在他的诗里既有“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大鱼大肉,也有“一把畦菘淡煮羹”的清粥小菜。于一般人来说,生病可能导致胃口全无,食不下咽,但陆游不是一般人,即使是生病吃药,他也忘记不了美食。
从“药物扶持美食眠”的病中,到“蟹黄旋擘馋涎堕”的病情好转,再到“更把晨窗粥几杯”的大病初愈,即使是病魔的侵袭也阻止不了他对美食的渴望。在他的美食世界里,令他心醉神迷的珍馐美馔的馥郁香气正悠悠飘来,萦绕在鼻尖,驱散了难闻的药味,此刻他暂时忘却了病魔的折磨,心中只余下对那舌尖上美妙滋味的深深眷恋与无尽向往,那是一种深入灵魂的热爱,任病魔如何肆虐,也无法将其磨灭。
饮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文人将治国之策与美食烹饪结合起来,如老子所言“治大国如烹小鲜”,讲述伊尹借烹调之道阐述治国理念。泱泱华夏,礼仪之邦,而饮食恰恰是中华民族礼仪的起源,《礼记》有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源泉,从饮食活动中汩汩涌出,深植于饮食文化的广袤沃壤而蓬勃构建。
当我们站在现代社会的视角回望,陆游的美食哲学依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常常忘却了食物原本的味道与意义,被便捷与效率所驱使。然而,陆游提醒着我们,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用心去感受食材的本真,用双手去创造美味,在饮食中寻找那份宁静与满足,重拾对生活的热情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