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真 通讯员 刘静琪)北京时间12月5日晚间,由浙江省庆元县、泰顺县和福建省寿宁县、屏南县联合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正式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评审《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是我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框架下,首次提出不同名录间的项目转入申请。而“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成功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我省也是首例,标志着这项技艺已从“濒危”走向“复兴”,我国对该项目的保护传承成效得到了世界的高度认可。
庆元素有“古廊桥天然博物馆”和“廊桥之都”的美称,全国现存记载最早、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均在庆元境内。至今,当地仍保留着130多座风格各异的古廊桥,其中11座廊桥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龙桥、半路亭桥、咏归桥更是于2012年被列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从‘急需保护’到‘代表作名录’,几个字的变化,我们走过了15年。”庆元县文化馆馆长杨洪峰介绍,自2009年参与联合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庆元在保护传承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方面取得了众多可喜的成绩。
目前,庆元已先后出台了《庆元县廊桥(文化)保护与发展规划》《庆元县廊桥保护管理办法》《庆元县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办法,去年,当地还专门制定了《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在严格落实木拱廊桥保护举措的同时,全面推进对廊桥文化的研究、传承、开发和利用工作。
同时,庆元县已建立健全木拱廊桥专项数据库,其中囊括了庆元廊桥图库、廊桥多媒体资源库、3D建模库等珍贵资料。2011年,当地还建成了全国首个专题廊桥博物馆“中国庆元廊桥博物馆”。
为营造浓厚的廊桥文化氛围,从2013年开始,庆元将廊桥文化植入当地多所中小学的日常课程中,从小培养孩子对于廊桥的兴趣。截至目前,庆元已累计开展课程近2500课时,参与学生近48万人次。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项目转入决议中也特别提及:“这将有助于在推广当地传统和活态遗产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提高年轻人对这一技艺的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为助力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活态传承,庆元多部门联合开展了古建筑(廊桥)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并常态化开展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培训班。目前,庆元县共有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名,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1人、市级4人、县级2人,现有工匠70多人、施工队伍6支。自2009年以来,庆元县的廊桥工匠在4个省的12个县市承接了40多座木拱桥的新建、维修工作。
木拱化虹,桥通世界。从急需保护到代表作名录,“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进入保护新纪元。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推动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进一步探索多元化的传承路径,让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成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为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