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目前国内竹制品行业唯一一家利用企业自身核心技术集产品、场景于一体打造的竹材工艺应用科普馆——“曲天下艺术馆”,在庆元县屏都综合新区正式落成揭幕。
这里原是浙江三箭工贸有限公司厂区旁的一幢框架结构厂房,公司董事长季加贵以此为中心改建,并精心打造。馆内艺术设计呈现与竹弯曲产品布局相辅相成,从整体到局部,全方位呈现“曲线”之美。数百件竹艺精品展陈于内。其中,全球唯一的曲竹工艺大花瓶与首辆可骑行的曲竹单车尤为引人注目,它们以独特的创意与精湛的工艺,展现了竹材的无限魅力与创新可能。
历时两年多,装着竹制品的发展史、竹木产业的智慧和一座城的梦想,1500多平方米的“竹艺博物馆”如约而至。
源远流长的竹制品发展史
在“曲天下艺术馆”入口处,一块刻有“曲天下”三个字的门牌石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看似石头材质的外表,触之却有木材的纹理。
“这是木化石,经历了漫长的地质运动后,由‘木材’变成‘石材’。”为我们答疑释惑的是艺术馆馆长张慧玲。在她的引导下,一场奇幻的“曲竹之旅”就此开启。
步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段竹艺长廊。长廊主体全部由5.18米长的竹条,以超长弯曲定型技术制作而成,其创意设计充分展现了曲线之美与竹工艺的独特魅力,拱门的造型象征着圆满、力量与希望。穿行其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中。拱门之间的电子展屏,让我们在时光的罅隙中,窥见竹制品的发展史。
我国最早关于竹制品的应用,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距今约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就有可辨认的“竹”字符号。这表明在那时,竹子就被古人用于制作工具,体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西安半坡遗址(属仰韶文化)中陶器底部的竹编痕迹,以及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仿竹陶器,均见证了竹编技艺的萌芽。此外,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先后出土了超过200件竹制实物,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古代竹器使用的认知。
到了商代,竹子成为信息记录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古人利用竹子制作简牍,将文字、图案等刻写其上,这些竹简不仅承载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更将中华民族悠久的思想文化流传至今,成为我们了解历史的宝贵载体。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竹器制作已发展成为社会经济中一个举足轻重的领域——竹器手工业。这一时期,竹器的制作技艺更加精湛,产品种类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实用的家具、农具,还是精美的装饰品、工艺品,都体现了竹器手工业的繁荣与发展。竹器,日益成为民众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利用杠杆原理提水的竹制工具“桔槔”,以及用竹筒提水灌溉的“高转筒车”,都是竹器手工业在农业领域的杰出应用。这些创新的工具,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还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与文化的不断演进,竹器制作工艺日臻完善,其种类和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从简单的生活用品到精致的艺术品,竹子这一自然材料,通过人类的智慧,被赋予了无限的创造可能。
将思绪拉回到现实的,是“隧道”尽头拐角处的一个圆形竹制储物罐。它制作于2005年,见证了艺术馆创办者季加贵的创业历程,颇具纪念意义。
触动人心的科技力量
比时代变迁更触动人心的,是科技的力量。
穿过“隧道”,进入展馆的主体。步入其中,仿佛踏入一个由竹子构建的奇幻世界。数百件形态各异、匠心独运的竹材工艺品错落有致,它们或精致细腻,或大气磅礴,每一件都是对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深情歌颂。
呈现作品的工艺,涵盖了重组竹工艺、竹集成材工艺、整竹展开工艺及竹青工艺;涉及的竹弯曲技术有条状弯曲、宽幅弯曲、长度弯曲及三维弯曲;品类则有曲竹布艺融合系列、曲竹藤编融合系列、竹材异型工艺品等。
展馆里,一对大花瓶和一辆自行车,特别吸引人眼球。
花瓶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对曲竹工艺大花瓶,它以曲竹之形,绘就了传统与创新交融的美好画卷,寓意着前程美好、节节高升,是馆内珍贵的展品之一。
风吟曲竹单车,以独特的创意性与实用性,向世人展示竹材在现代交通工具领域的运用。作为全球首辆可骑行的曲竹单车,它的每一次脚踏转动,都是对绿色出行理念的一次生动诠释。这款兼具精致、高雅与复古风格的网红单车,在被新华社、北京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后,成为了许多人竞相收藏的对象。
这里不仅展示独具匠心的创意产品,还呈现竹材弯曲技术应用的坚持与创新。
2015年7月,受日本客户的委托,三箭工贸开始研发一款“X”型竹衣篓。季加贵带领技术研发团队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成功研发出第一代竹材弯曲设备——电加热弯曲机,并产出第一个配件。
然而,这台设备存在质量不稳定、成品率低的问题。经过团队的不断改进和提升,2016年4月第二代“四块动模”设备成型,但很快又出现了新的R角断裂问题。
面对挑战,季加贵并未气馁。在不断的尝试与创新中,他和团队终于在2017年6月成功研发出第三代新型高效动模设备。这一设备的问世,意味着团队对原有的竹板条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进行了颠覆性改造。新型竹材弯曲设备,通过多样化模块干式加热定型,使竹板实现圆弧无损成型,具备强度高、韧性好、不开裂、可塑性强等优点,并可一次性完成竹板的软化、胶合、干燥、360度圆弧弯曲无损定型等步骤,将竹材利用率提高至95%以上,大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而如今,三箭工贸的家具生产车间里,用上了更为先进的第四代模块化竹材弯曲设备。
从第一代竹材弯曲电加热设备(1次出1个配件),到第四代新型高效模块化竹材弯曲机(1次出10个配件)的应用,从常规竹条弯曲到如今的宽幅弯曲成型和长度弯曲跨跃,不仅是设备技术的更迭,也是三箭工贸深耕竹弯曲技术、不懈追求创新的展现。
竹产业让生活更加美好
艺术馆的筹建,处处体现着创办者的初心。
竹制品行业是庆元支柱产业之一。全县拥有竹木及其配套企业 360余家,其中规上竹木企业34家,申请专利3000余项,年总产值达6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5%,从事竹相关产业人员近3万人。
身在“中国特色竹乡”和“中国竹制品产业基地”,这些数据,让庆元人引以为傲。
建一个竹材工艺展馆的想法,早在2017年,就在季加贵的脑海里蹦出。
“在庆元,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亲友从事竹相关产业,但很多人对竹制品的印象还停留在筷子、铅笔、砧板等初级加工产品上。”季加贵道出了自己筹建博物馆的缘由,“这既是一个展示竹材工艺发展的场所,也是科普教育基地。”就这样,他决定:把说不完的庆元竹产业故事和自己的事业,全部“装”进这座博物馆。
2021年,“曲天下艺术馆”筹备组成立,季加贵亲自担任筹备总策划。从展馆设计规划、场地施工,到具体的产品布置,每个环节,他都参与其中,“光是展馆的设计方案,就改了几十稿。”
2024年初,总资金投入超过500万元的展馆完工,这也正合当初项目筹备时的资金预算。“因为从设计团队到产品展示,都来自我们自己公司,这样可以有效把控成本。”
2024年10月21日,艺术馆揭幕第二天。“曲天下艺术馆”通过浙江省文物局的验收认定,成为浙江省省级乡村博物馆。
这是一座有关竹子的博物馆。
开馆后,“曲天下艺术馆”依旧保持着那份淳朴追求与情怀:面向社会开放的公益性博物馆,不收费。目前,“曲天下艺术馆”正处于试运营阶段,需要提前预约。
从今年11月开始,陆续有人到馆参观,大部分是庆元当地人,其中不少都一家几辈人前来。在这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建筑里,很多孩子第一次近距离观赏竹制工艺品——孩子们挥舞着小手,脸上流露的表情,时而惊讶,时而兴奋。
好“竹”意,乘风千万里。
毋庸置疑,“曲天下艺术馆”正印证着一个事实:苍劲挺直的翠竹,正让庆元变得更加美好、智慧、幸福。
本版图片由庆元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