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 钟根清 通讯员 周力波 叶媛媛)日前,纳爱斯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自主评审,5名从事机电工程等专业的技术人员获得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
目前,我市已授权5家行业协会及头部企业自主开展工程师职称评审,将“中评委建在产业链上”。作为首批中级职称自主评审授权单位之一,纳爱斯集团催生了一大批研发工程师、技术能手融入“全链生态产业体系”,以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工程师通过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直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传统产业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的关键力量。我市聚焦产业发展所需,探索实施“绿谷产业工程师”培养行动,以产教融合扩大增量,自主评审优化存量,促进共享增强变量,着力锻造一支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
把课堂搬到企业里,把工厂引入校园中。今年,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学院、丽水学院工程师学院先后成立,以产教融合、产才融合、产创融合为主线,搭建实验、实训、实践、实习、就业全链条工程实践能力平台,打造引领工程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和培养工程师的样板地。目前,已推动丽水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增设智能制造工程等9个专业,新获批机械等3个硕士点,新录取学生376人,通过“共享”“双聘”等模式推动20余名产业工程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导师。
山区产业有需,协同创新解难。缙云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实施“共享工程师+周末工程师”联合机制,邀请山东大学教授王雷、华北电力大学教授王利刚等工程师,通过摸排整理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和收集区域企业需求,共同开展产业前沿技术研究、行业共性难题解决、中小企业个性服务工作。
去年9月,该中心重点瞄准氢能产业发展细分赛道,在现有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上布局氢能未来产业。一年多来,招引专兼职工程师87名、氢能企业10家,初步形成以氢阳电池、济盛科技、清晟智控等为龙头的氢能产业链。通过双向互补成立氢能联合实验室、氢能专委会,氢能产业实现产值超亿元。
目前,我市以“一个特色产业+一个共性技术平台+一批共享工程师”模式,布局建设了13个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龙泉建成了全省唯一的汽车空调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缙云落地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首个工程人才培养工作站,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柏林职教集团合作搭建中德(丽水)教育工程师培训认证中心,通过工程师资源的共享共用,助力打造浙西南科创高地。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紧围绕“1315”特色产业链需求,“一链一策”推动产业工程师培养,构建职前培养、职后培养、创新培养全周期工程教育体系,着力锻造高素质工程师队伍,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术和智力支撑,持续优化完善“产业定位科技、科技索引人才、人才依靠教育、教育赋能产业”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