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擦亮“村晚”品牌,秀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出圈”更“出彩”的丽水乡村文化IP

  本报记者 蓝倞 通讯员 杜依蔓

  放下锄头去排练,放下筷子当演员……近年春节,风靡全国的“村晚”文化IP正是发源于丽水。

  1981年,庆元县月山村村民用一副锣鼓、两把二胡、三支笛子拉开了“月山春晚”的帷幕,从此诞生了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春晚”。一件热闹的“村里事”,一传十、十传百,走上各地舞台,经历了43年的创新与发展,“月山春晚”成为“中国式乡村过年文化样板”,荣获全国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

  孕育于乡野、植根于乡村,丽水“村晚”长盛不衰。

  2013年,丽水大力推动“村晚”发展,解码月山“村晚”的文化“基因”。2016年,经原文化部推动,丽水和河南新郑、福建武平、浙江温州等5地发起成立全国乡村春晚百县联盟,开展跨区域交流互动。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开展“四季村晚”活动,鼓励和引导各地“村晚”常态化,丽水和广西柳州成为2023年全国“四季村晚”冬季“村晚”主会场。

  在走向全国的同时,丽水不断拓展和丰富“村晚”品牌的内涵和外延,推动“乡村春晚”向“乡村村晚”升级转型,助推文旅深度融合和乡村全面振兴。

  如今,“乡村春晚”先后被写进《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2022年中央1号文件。截至目前,丽水已实现65%的乡村自办“乡村春晚”,数量从2013年的113台增长至现在的1190台,形成1.1万名农民自创节目、100多台特色春晚格局,每年“村晚红利”达15亿元。

  丽水“村晚”作为乡村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传承乡村文化、促进乡村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文化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按下了“加速键”。

  锣鼓一响,好戏开场。从莲都鼓词“村晚”到龙泉剑瓷“村晚”,从景宁畲寨“村晚”到青田国际“村晚”,从松阳茶园“村晚”再到缙云戏曲“村晚”,各地村民放下锄头,纷纷登上舞台,欢天喜地迎新年。

  (下转第二版)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4-11-25 擦亮“村晚”品牌,秀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389037.html 1 3 “出圈”更“出彩”的丽水乡村文化I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