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焕新彰显城市新活力
居住在城市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应该能很容易形成交流、发现创意,去购物、去餐厅、去咖啡馆。所有的公共设施,都能很便捷地被使用。我们可以在峰回路转的街巷、斑斓连绵的橱窗前流连,在风格各异的酒吧、茶馆里落座,即使并不停留,“观看”本身也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刘祠堂背历史文化街区,就是这样一个高密度的城市景观区。每天,街巷各个拍照打卡点都会迎来一群又一群年轻人。
最热门的打卡点之一,是“又见末芽”茶饮店。
“开街之前,我们就营业了。茶饮、冰淇淋、蛋糕主打抹茶口味,很受年轻人欢迎。”丽水市又见末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曹晖告诉记者,茶饮店用的抹茶粉,产自大港头镇利山村,“我们想打造属于丽水的抹茶IP,‘又见末芽’代表着抹茶再次回流中国的内观。”
“茶饮店就像一个展示窗口,尤其是在刘祠堂背这样有着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街区里,让我们看到了抹茶IP在年轻市场的广阔发展空间。”曹晖说。
祠堂背位于丽水老城区的南面,东起大众街三坊口,西至中山街,全长约150米,2016年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如今,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刘祠堂背历史文化街区,在原刘基祠堂的旧址上进行了在地修缮,朱记老宅、掩官弄、古迹石柱、青石板路……原有的具有刘祠堂背特色的“老物件”都被保留了下来,而穿插在“修旧如旧”的古街巷弄里,是一处处充满创意巧思、风格各异的文化休闲空间。
沿街两侧,是精心修葺的旧时建筑,古色古香的店铺里,藏着各式文化社交空间——“国师中式茶饮店”是刘祠堂背唯一带阳台的四合院,人们可以在茶香中感受新中式的魅力;在“麦穗里”自助服装咖啡集合空间里,人们可以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尽情试穿;在阳光洒下的时候,人们可以在“空集”门头前或是“拿什么铁·茶事”屋顶上拍照打卡……推开古街的“时光之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潮流的形成了鲜明的交融感。
“目前街区商户的落位完成率超过80%,生生堂、鱼跃、万事利等非遗老字号也陆续入驻,希望未来能涌现出与年轻市场相对接的新型文创。”丽水市旅投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永涛说,目前小红书里关于“刘祠堂背”的词条搜索量已超过55万,自发话题数据达4.3万,古街焕新的热度仍在持续发酵。
融合创新打造特色文化空间
今年国庆期间,刚开街的刘祠堂背历史文化街区人山人海,和相隔不远的文昌里1950文创园交相辉映,成为城市文旅新地标。
“以前外地朋友来丽水,首选目的地多是古堰画乡。现在市区也有了很多逛吃选择,他们首先打卡的就是刘祠堂背,然后一路溜达到‘文昌里’。”市民陆梓祎告诉记者,“文昌里”“刘祠堂背”火了之后,不少外地朋友慕名而来,“两个街区的感觉不太一样,‘刘祠堂背’里新进打卡的地方特别多,‘文昌里’则有一种时间缓缓流淌的慢节奏、艺术氛围。”
“文昌里”是丽水主城区内仅存的老旧工业建筑,也是全市首个街道级文化创意产业园。产业园内涵盖了音乐、摄影、舞蹈、茶道等多个艺术领域。整个文创园被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所包围,却保有着“大隐于市”的一方艺术天地。
同是城市休闲文化空间,无论是老旧厂房变身成为潮流文创园区,还是历史街区改造提升,都让传统风貌与现代生活相融共生,不断满足人们对宜居生活的现实需求和美好向往,让“城市记忆”焕发着全新活力。
民国时期的真吾照相馆、记忆中的老图书馆、丽水第一家国企国营印刷厂……一代又一代丽水人的文化记忆,都藏在“文昌里”的小巷子里。如今,在全长700多米的小巷两侧,13栋红砖老旧厂房经过翻新,曾经闲置、颓败的工业空间因为创意的注入而焕发勃勃生机,成为文艺青年的聚集地。
在“文昌里”小巷尽头的“一然空间”,每到节假日总会凑拢不少年轻人。这家小院雾气飘飘、锦鲤环绕,古朴的青石板路上,一汪清泉配着悠然的古琴乐,很是雅致。年轻人在这里拍照拍短视频,累了就到屋子里喝茶、聊天。
2023年,何松波在文昌里1950文创园开出了这间宋韵风格的新中式茶饮工作室。他告诉记者,去年夏天,每天都有成群结队来打卡的年轻人走进店里,他没想到自己设计的工作室这么受欢迎,“对年轻人来说,在一个新场景里拍一组照片,和以前逛街的形式是一样的。我们就提供这样一个环境,让他们感觉轻松、放松下来。”
“这里有顶级的钢琴和音乐设备,有很多热爱音乐的朋友在这里相遇,大家一起交流,彼此聆听,还会不定期举办公益音乐会。”巷遇音乐厅主理人赵明说,这里的不少创业者都有在大城市生活的经历,大家把正在流行着的模式带回了丽水。在考察了一圈店面后,他选择到“文昌里”落脚,仿佛是气味相投的老友,经过漫长的兜兜转转之后,依然能寻找到彼此。
文化厚度持续激发经济热度
显而易见,古建筑和古街区的保护、更新、发展,必须面对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现实问题。
自去年6月揭牌以来,文昌里1950文创园已入驻企业50余家,其中纯艺术企业30余家,2023年园区总产值超过6000万元。
“园区新增就业岗位至少310个,企业员工的人均年薪超过了12万元,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居民增加资产性和租金收入,每人年均也超过了3万元。”万象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城市青年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逐梦青春,园区积极发挥集聚效应,吸引各类年轻人才入驻,“目前已引进小提琴、钢琴等音乐博士5人,艺术管理类硕士3人,室内设计、摄影艺术等专业人才60余人。”
不仅如此,园区还成为面向群众、以文会友、文化传播的“城市共享客厅”。社区联合入驻企业定期举办大众音乐会、大师公开课、音乐共富集市等活动,让高雅诗意融入市井街巷,让城市居民在家门口感受到文化艺术熏陶,范围覆盖莲都区乃至整个丽水市。
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回忆,一砖一瓦犹如枝叶根须,刻满了厚重的历史。而今,如何在传统中链接时尚,感受城市生活新范式,文化厚度与经济热度的碰撞,或许就藏在不断调整角度、幅度、尺度、温度的街巷之中。
“文创园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独特文化特质,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有思想、有情怀的年轻创业者,文化、旅游、餐饮、艺术等不同业态竞相入驻。未来,我们想把‘文昌里’打造成丽水的城市文化艺术空间、文化孵化平台,所以在经过一年多的沉淀之后,我们陆续进行了业态更新调整,致力于持续招引音乐创作、摄影摄像、创意设计、电商直播等文化产业头部企业,逐步形成重点突出、优势互补、链条完整的文创产业链。”丽水火柴盒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小青告诉记者。
无独有偶,刘祠堂背历史文化街区的吸引力,也将在以文化为主题的新场景、新业态、新体验中不断提升。
“我们打算在旧址上重建刘基文化园,目前正在做前期设计。同时还将打造一个为戏曲、脱口秀等业态服务的文化共创空间,增加木刻版画、剧本杀等体验类项目。”周永涛告诉记者,通过改造,街区内传统格局和建筑遗存保存基本完好,如今仍保留1处省级文保建筑、28幢历史建筑、4幢传统风貌建筑,是目前丽水城区留存较为典型、较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元素,不断放大街区的文化属性,在提升文化厚度的同时释放更强大的消费活力。”
城市的丰富性包容了各种可能性。一片依托城市自身文化底蕴形成的建筑或街区,在被观赏、被分享的同时获得保护、阐释、传播,正是一座城市在呵护历史记忆的同时,迸发出的富有现代感的时代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