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董陈磊 通讯员 潘玮 雷芝烨 张芬芬)“妈,你最近身体咋样?天气凉了,要记得多穿点衣服。”“我身体还行,你别挂念。能看到你呀,我就高兴……”日前,景宁畲族自治县鸬鹚乡驮戥村的蓝秀珍通过邻居蓝小明的手机,和自己许久未见的儿子“亲情连线”,缓解了思念之情。
蓝秀珍今年72岁,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平时很少有机会与在外务工的儿子见上一面。作为一名党员,邻居蓝小明是蓝大妈在村里的“第二个儿子”,他一有空就钻进高龄老人家里找“事”干。因为热心,蓝小明被推选为该片区的“党员邻长”,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景宁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约70%的农村青壮年外出经商打工,村里以留守老人居多,农村“空心化”情况突出。今年以来,景宁推出了“党员邻长”责任制,以在村党员户、村干部等热心群体为单位划分“邻里守望区”,推出民情家访、亲邻茶话、微信互联、电话问暖的“一访一话一联一问”工作模式,凝聚邻里关系、实现邻里守望。
景宁乡村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村情村况各不相同,怎样充分发挥“党员邻长”的作用,让基层治理更精准有效?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是该县各乡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妙招”。
“针对居住分散的高山远山村,我们以‘一户辐射、联系十户’的标准,落实‘党员邻长’责任制;针对搬迁安置集中的中心村,则以党小组长、楼栋长为抓手,为搬迁安置小区组建‘亲邻帮帮团’,实行互嵌式管理服务。”鸬鹚乡组织委员潘肖介绍,今年以来,该乡“党员邻长”已深入348个“邻里守望区”,为留守群众办理代修、代办、代购等实事2844件。
为更好满足山区留守老人生活需求,景宁还整合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等,推出爱心食堂、爱心理发室、爱心洗衣房、爱心修补室等山区群众最亟需的服务项目,由“党员邻长”带头,为“邻里守望区”老人负责代配送、代操作、代接送等服务,不断提升山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幸亏赶到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一大早,英川镇“党员邻长”王继森接到一通电话,76岁的邻里老人张大娘在家中不慎摔倒后无法起身,急需人员帮忙送往卫生院。“得益于‘1键呼叫’服务,张大娘第一时间就联系到了我,我才能及时将她送往卫生院。”
为了确保山区高龄老人的服务“不断线”,景宁逐步将服务从线下延伸到线上。通过为部分高龄独居老人家庭安装可视化监控设备,配备“1键呼叫”服务,统一将独居老人手机数字键“1”设置为“党员邻长”、村干部手机号,确保突发情况紧急联系、随叫随到。
为了让“党员邻长”责任制发挥长效作用,景宁按照“一月一统计、一分析、半年一公示、一年一评议”的机制,将“邻长制”落实情况纳入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内容,定期督促表扬。此外,景宁还探索“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模式,开设登记个人“服务时间存折”,通过以服务换时间、以时间兑奖励的方式,变“单向付出”为“双向循环”。
截至目前,景宁136个村构建“邻里守望区”940余个,共推选“党员邻长”900余名,为2万余名留守老人开展日常上门走访、助医助行“十助”等服务4万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