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学习实践

加快山区教育发展 助力革命老区共富先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突出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报告前所未有地把教育、科技、人才三项工作合而为一,并摆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之后的突出位置,采用专章论述方式进行一体谋划和全面部署,充分彰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同频共振的内在规律和发展逻辑的深刻把握,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战略考量。刚刚结束的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丽水探索与实践的战略支撑,努力建设长三角地区特质鲜明的创新型活力城市。

  廖峰

  当今世界,人才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依靠人才,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才。将科技、人才、创新系之于教育,彰显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既为当下中国教育改革谋划了蓝图,同时也为推进丽水教育新跨越指明了方向。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从国家层面而言,要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确保“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就市域的层面来看,从全市“两山”发展大会提出践行“两山”理念,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要突出创新运用好“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到发布内涵表述语为“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再到全市教育提质行动动员大会提出“强市必先强教、育人必先兴学”工作理念,丽水一直致力于以最大程度地集中统一形成教育优先、加快发展的高度共识,深入实施教育提质行动,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推动丽水教育高质量均衡进步,助力地方高质量绿色发展。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号召全市上下以永做新时代“挺进师”的奋斗实干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丽水探索与实践,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建设新局面,并对我市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以“教育、人才、科技、创新、共富”融合发展为主线,奋力打造教育赋能助力共富的山区样板。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教育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当前,加快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迫切要求。

  一、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当前,迫切需要对公共教育资源进行公平分配并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迫切需要按照保基本、促公平、高质量、可获得的原则,保障所有适龄孩子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首先要加快优化城镇学校布局规划。丽水新型城镇化带来城市、农村、不同区域之间人口的快速流动,出现学龄人口与学校布局之间的适应性矛盾。这迫切要求按城镇化总体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优化学校布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新型城镇空间布局、人口存量和变量等,对学校的位置、数量、结构、规模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其次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丽水探索市直属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中的农村学校分配生招生计划单列,在最低控制分数线基础上降分录取分配生,仍未完成的计划在农村学校中按中考成绩择优录取。这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教育质量为核心加快城乡、校际、群体的教育质量缩小差距的重要举措。再次要加快提升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要在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优质均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更大范围实现高质量发展。随迁子女是我市城镇教育改革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对象,其教育问题的解决关系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要确保随迁子女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包括针对随迁子女普遍教育需求的普惠性公共教育服务、特殊教育需求的补偿性公共教育服务。

  二、要有效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类型特色,深化普职融通,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凭借“三把金钥匙”引领汇集发展新动能,丽水产业新业态的趋势已呈现在我们面前: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升级、科创领域蓬勃发展、半导体产业不断壮大等。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对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专业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市共有2所开展职业教育的高等院校、14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由丽水市发改委、人力社保局、教育局共同引进的技师学校。其中5所中等职业院校入选高水平职业院校,21个专业入选高水平专业。丽水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积极向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靠拢,为培育区域产业急需的技术人才,创新“师徒制”“学工递进”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制度,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缩短岗位适应时间。下一步,我市职业教育应基于“双高”的建设引领,立足绿色生态资源优势,紧跟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坚持“一县一特”“一校一品”“市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布局,积极融入“产业飞地+未来工厂”式的产业新模式,推动形成产教融合良性循环的发展新格局。不仅要依据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变化来培养学生,更应当教会学生与技术共生,培养学生善于理解和善用技术,在新技术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浪潮中,能够适应新的变革,使青年学生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三、加快提升高校育人科研服务质量。高校作为教育、科技和人才三大功能齐备的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使命愈发光荣、责任愈加重大。在一定程度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教育的起点在于基础教育,而改变基础教育的关键在于高等教育。2022年丽水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获得教育、农业、护理三个硕士专业学院授权点,标志着丽水高等教育已经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加快构建高职、本科及研究生等多层次的地方高等教育体系,事关我市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大局。首先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决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充分利用浙西南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优势,把立德树人贯穿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其次要突出“立足地方”这一目标定位。要紧扣丽水发展脉搏,立足丽水未来发展布局,紧紧围绕丽水发展所需优化设置学科专业,化地方资源为教育办学资源,化地方特色为学科专业特色,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优势明显的应用型学科体系,努力为丽水发展培养输出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再次要坚持“应用导向”这一努力方向。要加快科技创新服务,要坚持“眼睛向下看”,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科研工作更多地贴近丽水发展的实际,贴近丽水产业的需求,集中力量攻克一批现实发展难题,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生产力”。

  四、不断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并为我们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明确了任务要求,也为高校做好招才引智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要提升教育质量,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当前,我市仍存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综合素质偏低、区域资源配备不均衡、优势师资外流等现象,在高等教育领域,引人难、留人难的现状仍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变。必须进一步深挖长三角一体化和山海协作的战略机遇红利。一方面要重视借力内生、固本培元,夯实本土教师基本盘,筑牢教育发展底座。通过深入开展绿谷名师、名校长“双名”工程,创新理论、实践“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的专业化、信息化、现代化教师队伍。通过改革职称评定和考核评价制度,用心留住那些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人才,引导他们潜心教书育人。另一方面要加快招才引智工作。要认真落实市委人才科技强市战略,深入实施“人才金桥”工程、“海外优秀引才计划”等系列引才行动,充分发挥教育人才智力密集、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当好丽水新一轮招才引智、对外开放的桥梁纽带,吸引更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走进丽水、扎根丽水、逐梦丽水,既为各级各类学校自身建设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也为丽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3-01-08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343610.html 1 3 加快山区教育发展 助力革命老区共富先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