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学习实践

以大统战优势 夯实民族乡村共富之基的 内在逻辑

  蓝炜 钟佳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忽视的“关键词”。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积极推动民族地区乡村复兴,并促进26县高质量跨越式经济发展,在这进程中,统一战线以其目标层面的一致性、主体层面的广泛性、成果层面的普惠性、价值层面的导向性等特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民族乡村共同富裕、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富裕,事关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成色和底色。

  在浙江,畲族和汉族混居的地区,同时也是特色鲜明、经济后发的山区,其中最典型、规模最大的畲族聚集区,以丽水市莲都区老竹畲族镇、丽新畲族乡在内的“竹柳新桥”地区为代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当中,应抓好民族乡村的共富“窗口”,汇聚统一战线同心共圆共富梦的强大合力,讲好民族乡村共富的现代化故事。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只有弄清弄懂“为什么需要统一战线深度参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才能为聚力民族乡村“共富”提供路径研究参考。

  目标层面的一致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在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创建和先行过程中,无论是“两阶段发展目标”,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七个“省域范例”,都体现了响应人民群众呼声,凸显了凝聚力、向心力的内在需求,体现了中国梦的共同追求。缩小少数民族乡村地区和其他地方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挖掘民族乡村的文化底蕴,充分调动民族乡村人民的积极性和凝聚力,也是共同富裕和统一战线工作的内在目标。两者在主要任务上高度一致,都以全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方向,以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直接动力,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时两者又相互补充,共同富裕为统一战线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空间、新窗口,统一战线为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提供了强大合力。

  主体层面的广泛性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明确了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统一战线的主体涉及面广、群体多,既有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也有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还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以及海内外侨胞等。这些不同领域的群体,拥有各自的智力、技术、人脉、资本等方面优势资源,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主体,是共富力量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动各个层面、不同群体的积极性,凝聚人心、广聚民智、汇聚众力,也是共同富裕的内涵要义。当前,统一战线在推进民族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显著作用,以莲都区老竹畲族镇为例,依托乡贤力量,捐建幼儿园、古戏台广场等民生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异地商会的作用,引入社会资本打造系列红色旅游设施,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探索出“红绿金”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与此同时,民族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经济建设欠账多、相对落后,需要更加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各方主体资源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的优势。因此,两者在主体和内涵要义上具有高度契合性。

  成果层面的普惠性

  统战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大团结大统一大联合,解决的重点正是民心与团结问题。共同富裕,既是方式,也是成果。“共同”二字,意在强调经济发展成果要惠及所有民众,惠及所有地方,惠及社会各个领域,并最终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从而提高幸福感,增强生活安全性,收获认同感。统一战线的大团结大联合,解决了人心问题,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的“四感”认知;解决了力量问题,直接影响着共同富裕的动力和最终效果。统一战线多样化的社会阶层、社会力量,可以汇聚更多经济和社会资源力量,在调和矛盾的同时强化共性,补齐各个领域的发展短板,呈现更好的示范区建设成果。在莲都区老竹畲族镇赤坑民族村,原本无人问津、不愿问津的抛荒地,在村两委和乡贤的共同努力下,动员全村村民共同行动、共同复垦,将70余亩抛荒地变成了“黄金地”,结合地形与生态优势,种上了高山玉米,农户得到了租金收益,低收入闲散劳动力实现了就业,村集体收到了分红收益金,还为低收入农户存了一笔共富基金。

  价值层面的导向性

  从历史脉络来看,促进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大团结,是统战工作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是统一战线的文化基础和底层逻辑,统一战线作用的发挥需要文化搭桥,同时又在潜移默化、求同存异中,影响和引导着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共同富裕不只是民族乡村物质生活的改善,也不只是缩小物质层面的差距,而是“口袋”和“脑袋”、物质和精神都富有、都富足。在老竹畲族镇、丽新畲族乡,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是共同的精神枢纽,畲族忠勇精神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激励着畲族人民,始终以同样的情怀、不一样的方式闯新路、展新颜;“三月三”歌会、畲族彩带等少数民族文化标识和品牌,既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文化产业独辟蹊径、蝶变升级的不竭动力。向上向善、一身正气的群像,忠诚勇敢、奋斗不止的精神导向,搭建起民族乡村共富路上最坚固、最稳定的“桥梁”。

  (作者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莲都区老竹畲族镇人民政府)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2-12-06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340132.html 1 3 以大统战优势 夯实民族乡村共富之基的 内在逻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