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瓯江特刊

  龙泉青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没有不认识杜芳波的。

  提及这位耄耋老人,几乎每个人都会脱口而出,“杜老师嘛,是我们这里最优秀的志愿者讲解员之一。”在馆里,上至馆长,下到普通人员,都一致称呼她为“杜老师”。

  个子不高,满头银发,声音温婉。她的讲解,将馆内藏品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人们能清晰感受先人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每件器物背后的故事,都与我们的先人有关,让我们知晓来路,也了然归途。

  杜芳波像极了青瓷博物馆的一棵“常青树”。

  余热映初心

  早晨7时45分,杜芳波穿戴整齐,准时从家中出发,步行8分钟后,到达公交站;等待三五分钟,公交车进站,她随即上车;8时10分下车,步行七八分钟后,抵达她最熟悉的目的地——龙泉青瓷博物馆。

  就这样,志愿者讲解员杜芳波的一天开始了。

  清晨的博物馆,游客寥寥,偌大的馆里有些清冷。此时的杜芳波,并没有坐下休息,而是步履稳健地走向展厅,从一个个展柜前掠过,像在打量什么,又像在回忆什么。“我年纪大了,担心有些内容会遗漏,所以先温习一遍,保证讲解的完整性。”杜芳波道出了缘由。开馆前,她都习惯性地快速在脑海里回忆一遍自己当天讲解的内容。

  今年80岁的杜芳波,已在龙泉青瓷博物馆志愿服务3年多,是这里年龄最大的志愿者讲解员。

  结缘青瓷讲解,得从她退休后说起。

  退休前,她在教师岗位上工作近40年,“教的是语文,所以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还算扎实。”她谦虚地说。1998年退休后,在孩子们的支持下,她开始周游各国,先后去过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8个国家。最多的一年,她游历了6个国家之多。

  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是在法国。那时,当地正在举办一个文化展览,恰好有龙泉青瓷位列其中,一抹抹“梅子青”引来现场游客阵阵惊叹。这让身在异国的杜芳波油然而生一股亲切感和自豪感。而当其他游客得知她来自“雪拉同”的故乡时,纷纷投来羡慕的眼神,这让杜芳波领略到了龙泉青瓷的世界魅力。

  时间来到2018年。

  这一年,龙泉青瓷博物馆举办了“故宫龙泉青瓷回家展”,展出了102件故宫博物院精心遴选的龙泉青瓷珍品。在展览中,她再次被这些“瓷海明珠”深深吸引,更加坚定了到博物馆当志愿者讲解员的决心。

  想成为讲解员,首先肚子里得有“关于青瓷的墨水”。而此时的杜芳波,其实还是个青瓷的“门外汉”,对青瓷历史几乎一窍不通。于是,她开始上网查资料,到博物馆拍照片,把自己变成一个求知若渴的“学生”。准备了大半年后,她登上老年大学的讲台,给老年朋友上了一堂有关青瓷历史的课,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而这堂课的内容,也成为了她后来讲解词的基础材料。

  2019年6月,77岁的杜芳波正式被龙泉青瓷博物馆聘请为志愿者讲解员。

  为青瓷“再出发”

  在博物馆昏暗的灯光下,杜芳波带着游客们,边走边讲解,指引人们探寻展柜中每一件陈列的珍品。从文物的器形、功用再到它背后的历史故事,从“镇馆之宝”五管瓶到古朴的五代作品,再到盛于元代的精彩“哥窑”作品,都在她的讲解中一一“苏醒”。

  和她如今熟练且感情丰富的讲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初来博物馆时的生涩和紧张。

  杜芳波的第一场现场讲解对象,是自己曾经的学生。“那会儿特别想找个熟悉的人讲一次,练练嘴,壮壮胆。”她坦言,当时特别紧张,但有这样的机会又觉得特别荣幸,从讲解词到服装,都做了充分准备。40分钟后讲解结束,学生的一句“杜老师,您当讲解员和当老师一样出色!”让她长舒一口气。极大的鼓舞和肯定,让她在讲解员之路上,迈出了信心满满的第一步。

  在龙泉青瓷博物馆的40多名志愿者讲解员中,一头银发的杜芳波显得格外显眼。“那股学习劲,不输其中任何一个年轻人。”馆内一位工作人员说,面对一摞摞密密麻麻都是字的讲解稿,“杜老师可没有‘输’过一次呢!”

  作为一名讲解员,背大段大段的讲解词是一种基本功。为了更好、更快地讲解,杜芳波一边熟悉这些藏品名称,一边通过它的特点串联起故事进行记忆。有时,白天刚背下来,到晚上又想不起来了,甚至背着背着就在床上睡着了。起初,她会随身携带一沓沓讲解词,反复取出、翻看,被揉烂了好几次,后来她索性多打印了几份,直到上面的文字脱口而出。

  杜芳波隔三差五就走进博物馆,拿着材料,一个一个“认家门”,做好标记。这还不够,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熟练讲解,她常常跟着其他讲解员,边走边听,学习别人讲解的特点和方法。

  龙泉青瓷博物馆于2009年12月开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系统介绍龙泉窑发生、发展、鼎盛、衰落和走向中兴的专题馆。作为馆内的一名讲解员,她的工作就是揭开各类奇珍异宝的神秘面纱,向游客讲解这些令人叹服的文物古器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故事。

  作为一名“高龄”志愿者,杜芳波并不认为年龄可以阻止一个人向前出发。与其享受退休后的下棋喝茶,不如“再出发”为社会作出一点贡献,“我尽量多讲解,多为龙泉青瓷做一些事情。”

  在讲解中感受幸福

  这些年,她的讲解愈发顺畅。为了给游客们提供更好的体验服务,她不再拘泥于讲解稿上的内容,而是不断从书本、报纸、手机乃至电视节目《国家档案》中,补充、扩展、学习一切和讲解相关的内容。

  每逢周二、周三、周五,都能在馆里看见杜芳波的身影,风雨无阻。起初,每次由弟弟或妹妹负责送她到馆,下班时,坐同事的顺风车回家。后来,家里到博物馆的公交车开通,她便开始自己上下班,“这让她的幸福感又增添了不少”。

  杜芳波的讲解,谈不上妙语连珠,却足以引人入胜。她的一字一句,充分打开青瓷的想象空间,让300多件文物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枯燥的摆设。“这些器物仿佛就在我们眼前诞生,我们目睹它们‘生活着’的样子,离我们并不遥远。”一位游客这样描述自己听完讲解的感受。

  自从担任讲解员后,杜芳波的国庆假期都在博物馆里度过。去年国庆期间,她一共接待了五批分别来自北京、上海的游客,“这忙坏了她,也乐坏了她”。

  在她心里,身为讲解员,要对文物负责,更要对历史负责。成为讲解员后不久,她接待了一批来自上海的青瓷爱好者。在参观过程中,对方提了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杜芳波对信息不太确定,不敢草率回答,便在现场互加了微信,表示一定会答复对方。在请教专家后,她第一时间给对方解答了疑问。在一来一去的交流中,他们成了好朋友,并相约一起去参观四川遂宁的中国宋瓷博物馆。

  “我是幸运且幸福的。”杜芳波坦言,仅仅因为一次讲解,自己总能被很多只有一面之缘的游客记住。

  前不久,一位公众号的总编到龙泉青瓷博物馆参观,并特邀请杜芳波为他讲解龙泉窑古青瓷的历史。“今天,我很高兴能请到志愿者杜老师为我们讲解。”总编一句诚恳的开场白,让80岁的杜芳波受宠若惊,“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在龙泉青瓷博物馆,她轻车熟路地给法国团队呈现宋韵“青色美学”的魅力,向世界发出邀请;给孩子们讲述青瓷的变迁和传承,让青瓷从“旧时遗老”变成“现代宠儿”;给每一位游客展示”如青似黛动人心”的魅力与底蕴,让更多人爱上龙泉青瓷……相似的场景在不同的时间重复上演。伴随着50多场的义务讲解,杜芳波默默走过3年多的博物馆志愿服务时光。

  在这间充满活力的博物馆里,每件青瓷都有自己的故事,而这些,都可以从一位朝气蓬勃的老人嘴里听说。

  这本就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2-12-02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339625.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