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丽水文史

亲历国家级非遗“丽水鼓词”的兴衰

  ■周雅慧根据章永金生前口述整理

  我叫章永金,莲都区碧湖镇周巷村人,出生于1940年2月。1945年日本侵略者对我国施行大规模的细菌战,那一年鼠疫、伤寒、霍乱等传染病流行达到了高峰。我与母亲、大哥,还有帮我家看牛的帮工都感染上了鼠疫,母亲、大哥和帮工都在那次鼠疫中不幸去世。我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命给保下来了,但眼睛却瞎了。

  1949年,我10岁那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被我爸送到鼓词艺人王明昌那里拜师学艺,至今我还记得3年的学费是2250斤稻谷。从此我与鼓词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唱就是近70年,也亲历了鼓词的兴与衰。

  我学鼓词是从唱门头曲(也称鼓词头)开始的,门头曲就是挨家挨户去唱,唱完了主人给一些稻谷、米、小麦、豆和番薯丝等粮食,也有会给钱的。从天蒙蒙亮开始唱,一直唱到晚上很晚才能回家,一天要唱十几个小时,在学艺期间所有的报酬都归师傅所有。学艺是很辛苦的,师傅对我要求非常严格,我不敢偷懒那么一丁点儿。唱词和道白都由师父口述我耳听心记,敲鼓打板也由师傅手把手的传授指点。师傅夸我鼓词学得快,悟性高,一段鼓词一般一天就能学会。在我恳求下,师傅外出唱鼓词时,允许我跟着去听,一般一本鼓词我只需听2遍就能原原本本地记下,在我记忆里有5本鼓词就是这样跟着师傅偷偷学来的。到1951年3月,我已会唱20本鼓词了,提前一年出师,但是父亲还是帮我交足了3年的学费,从此就开始了我的鼓词生涯。

  我先介绍一下丽水鼓词的演唱风格:三江韵(从堰头至石牛称为三江韵,用碧湖话演唱,单调较为柔软。也就是说唱碧湖话的地方称为三江韵);七洋韵:化装打扮之后演唱;田江韵:用丽水话演唱;一字清:不拖音,咬字清楚(用在丽水城区演唱)。在莲都鼓词中,还有“丽水调”和“碧湖腔”演唱地域之分。丽水市区、城郊及水东、富岭、水阁、联城、双黄、黄村、严鸟、太平、双溪、仙渡、西溪等地均属唱“丽水调”地域。而碧湖、大港头、高溪、峰源、郑地等,则为“碧湖腔”地域。用碧湖话演唱拖音长,用丽水话演唱不拖音。“丽水调”和“碧湖腔”在曲目情节上一般大同小异,唱腔道白则差异较大。此外,丽水鼓词的演唱风格还有悲调、快活调等等。

  丽水鼓词曲目较多,按长短不同有“大鼓词”和“小鼓词”之分。大鼓词中的《夫人词》多用于佛殿庙宇或主家家中做佛事时演唱,以求子、佑子、病愈、走运、还愿、驱鬼逐疫、祈福求佑为目的而唱。《夫人传》即《陈十四夫人》是丽水鼓词的当家曲目,也是莲都鼓词中的代表作品,有“盲眼先生编神曲,百听不厌唱夫人”之说。

  大鼓词的曲目大部分是由戏曲等移植过来的,如《双珠凤》《婚姻缘》《绿牡丹》《粉妆楼》《天宝图》《地宝图》《龙凤再生缘》等。也有丽水鼓词的自家曲目,都是盲人师傅口传身教传承下来的,如《鸳鸯带》《九龙鞭》《状元会》《铁麒麟》《花鼓会》《太阳图》《银杯记》《手巾记》《皮箱记》《琼花记》等等计有数百种。演唱鼓词的工具为一面大鼓,一根鼓槌,一副由五块木板串制成的“竹连筷”,俗话叫“五子拍”。大鼓词一般一个本子可唱3—5夜,最长的可连续演唱半个月,演唱酬金视当时的生活水平而议定。

  小鼓词亦称“鼓词头”,由盲艺人走村挨户演唱,故亦叫“门头曲”。唱小鼓词的工具是小鼓一面,鼓箸一根,竹板一副,边敲边唱,其唱词内容一般以劝说世人为善、家庭和睦、祝福吉祥为主,我经常唱的曲目有《百岁坊》《爹娘劝》《公婆劝》《四季劝》《五梅花》《打赌叹》《荷包记》《尼姑还俗》等等。

  我经历的丽水鼓词在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前中期最为盛行。

  鼓词里记着时代的烙印,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鼓词内容。记得在1950年、1951年、1952年这三年盛行唱《打倒反动派》《镇压反革命》《刘胡兰》等,到了1953年又着重宣传破除迷信和《婚姻法》,宣传《婚姻法》我们唱得最多的是《小二黑结婚》。1954年唱的是互助组,在配合政府宣传之余,平时也唱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曲目,如《珍珠塔》《牡丹亭》《孟丽君》等传统鼓词曲目和《碧湖景至》《荷包记》《打赌叹》《九龙鞭》等地方曲目,这段时期也可以说是丽水鼓词发展的一个昌盛期。文化部门要求我们到村到户宣传,一般演唱大鼓词都是由当时的农会或生产队主办,演唱地点一般放在晒谷场或街头巷尾的开阔处,或放在村庄的祠堂里,用木凳架上木板搭一稍高的简易台,就坐在上面演唱。有时在一个村一唱就是几天几夜。

  1950年7月,丽水地区文化馆第一次组织青田、云和、松阳等地的83位盲人鼓词艺人,集中在碧湖学唱打倒反动派、镇压反革命等革命鼓词;1951年2月,又组织学唱了抗美援朝鼓词,文化馆干部给盲人宣读了抗美援朝的材料后,我们就根据材料内容编唱了鼓词,文化干部说我悟性高,所以由我一遍遍地教大家唱。

  那两年,政府宣传的任务都相当重,文化馆组织我们盲人集中培训了四五期,培训后将宣传的内容编唱成鼓词,学会后三四个人一组分赴各村庄演唱。每一组搭配1人视力稍微好点的带路。记得那时我下村都是拄着拐杖去的,有时走山路还会摔跤。一般我们下村都是带着介绍信到人民公社,再由人民公社落实到农会,吃住都由农会安排,演唱工资都由各农会到各家凑起来,一般是每人每天5斤大米。像这样的下乡下村宣传演唱持续了好几年。

  1957年3月,当时的松阳文化馆领导找到了我,说县里需要我这样的人才,松阳有12个想学鼓词的盲人,但苦于没人教,希望我登记落户到松阳。于是我到了松阳落户,且当上了松阳县盲人曲艺协会主任,每月工资17元,加上补贴,每月可以拿30元。1958年,松阳县并入遂昌,我又来到了遂昌。1959年,我每月工资加补贴能领到40元。1960年至1962年又流行唱戏,文化部门专门派我们去金华培训学习婺剧。学习回来后到各村演唱,群众十分喜欢听,盲人鼓词演唱也到了鼎盛时期。1966年,江青发号施令:男不唱女,女不唱男;正面人物、反面人物不能同一人唱,鼓词也被迫退出艺术舞台。1969年,我又将组织关系转回丽水县曲艺协会,这年11月,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曲艺协会被解散了,我被安排到当时的碧湖盲人福利厂打工。此后漫长的十年,是丽水鼓词最低谷的时期,也是我生活最困难时期。那时我已成家,4个小孩都还不到10岁,我老父亲又患重病,生活的沉重担子曾一度压得我几乎崩溃。1970年至1974年,我白天在福利厂上班,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挨家挨户上门唱小鼓词,就相当于上门讨饭,讨点米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当时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忙,一家人早就饿死了,是鼓词救了我一家。

  到了1979年8月,有人告诉我电影《红楼梦》已经开始放映了,鼓词也可以开唱了。这年中秋节,停唱了十年的鼓词又重放光彩。记得第一次演唱是放在下街村的胡公殿里,听鼓词的人爆满了,真是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连胡公殿外的大街上都挤满了人,全场却鸦雀无声。那天晚上唱的是《孟丽君》,从晚上7点一直唱到了11点。

  这一唱,一发不可收拾。我家的门槛都被上门请唱鼓词的人踏破了,平均每天六七拨人。在下街村胡公殿连续唱了5夜《孟丽君》,又被上街村人“抢”了去,唱的仍是《孟丽君》。在上街村唱了3集后,又被碧湖瓦窑埠村的人“抢”去唱了2集《孟丽君》,又回头到上街村,把最后2集《孟丽君》唱完,再回到瓦窑埠村接着唱了3集。紧接着,又到内汤街连着唱了5夜的《五女兴唐》,原先说好唱5天的,结果一唱唱了半个月。这样一来下街村的人又不同意了,赶到我家说,十天前村民就将唱鼓词的薪酬集好了,说我还迟迟不去唱。那一年,我从8月份一直唱到腊月十五,一天都没休息过。到了冬天,天冷了,村民就烧起火堆请我去唱,甚至到了大年初一还有上门邀请我唱的。那一年唱鼓词真是火了一把。

  1979年至1988年,丽水鼓词在农村一直都很有市场,深受群众喜爱。1988年后,电视机开始在农村逐渐普及,鼓词的听众也就逐渐流失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丽水鼓词处于濒危状况,我带着几个徒弟主要唱村民还愿的《十四夫人》《观世音》等少数几个曲目了。

  1988年,当时的丽水市文化馆(县级)找到了我,要求我编一段鼓词《通济堰》。当年的重阳节,在堰头大溪上搭了个台,我在那里第一次唱了自编的《通济堰》,还被拍了电视。2008年,我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六易其稿,把古堰画乡、文物保护等内容一并充实进去,这个自编鼓词一直沿唱至今。

  2009年10月,我被评为浙江省首批“优秀民间文艺人才”,成为我市鼓词艺人里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人。2013年我又有幸被列入“丽水鼓词”浙江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丽水鼓词列入了国家级非遗名录,莲都区还建立了丽水鼓词传承和体验点,同时也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对丽水鼓词产生了兴趣。这令我非常高兴,但我的心愿是丽水鼓词不要失传,我会唱的鼓词最多的时候有100多本,但目前脑子里还能记住的也只有34本了,我编唱的鼓词有《碧湖景至》《荷包记》《打赌叹》《通济堰》等,我与师兄赵金水一起编唱的鼓词《十二花名新旧社会对比》都使我印象深刻。随着年龄的增大,记忆力逐年衰退,记得的鼓词也将会越来越少,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多样化,丽水鼓词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喜爱听鼓词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丽水鼓词这精彩的传统曲艺一直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章永金,莲都区碧湖镇周巷村人,浙江省首批“优秀民间文艺人才”,“丽水鼓词”浙江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4月27日去世。

  周雅慧,莲都区文化馆馆长(非遗中心主任),群文研究馆员。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1-12-13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293364.html 1 3 亲历国家级非遗“丽水鼓词”的兴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