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深度报道

缙云“茭鸭共生”:乡愁产业迸发共富新势能

  ■本报记者 张李杨 汪峰立 通讯员 王一欢

  700多年前,茭鸭共育模式开始在缙云流行,并逐渐奠定了缙云“中国茭白之乡”“中国麻鸭之乡”的地位。

  如今,缙云茭鸭共育面积3万亩,亩产值2万元,从事相关产业的农民超过3.5万人,是知名的特色乡愁产业。

  站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起点上,缙云正致力于推动“茭鸭共育”由传统产业向农业文化遗产转型,为以茭鸭共生系统为核心的乡愁产业提质升级。

  历史悠久的农业文化遗产

  茭鸭共生源于稻鸭共育,在缙云有着独特且自然的历史传承,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至清光绪咸丰年间“泉清茭绿草鸭乐,日午鸡鸣炊烟升”的诗句,说明缙云先民早在清代就已利用“水”这一茭白和草鸭的共同需求,创造了动植物之间互利互惠的优生环境。

  在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新建镇河阳村,一栋建于清咸丰年间的“十八间道坛”外墙上,有一幅成群鸭子和一丛丛茭草相依相偎的古壁画。更神奇的是,在这幅马头墙窗檐下的古壁画中,这群栖息在茭白丛中的草鸭群里,有一只鸭正伸长脖子啄食茭白的长穗,恰如专门为诗句而作的插图。

  缙云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缙云麻鸭养殖历史悠久,但由于缙云地处偏僻,古籍记载十分稀缺,因此真正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至今只找到大明成化壬寅年(1482)编修的《处州府志》。

  而缙云栽培茭白的历史,最早有文字记载可追溯到700年前的元朝。印刷于元至正年间的《仙都志》明确记载:“菰根”,入草药类,食之可治暑湿腹痛,中焦痼热,酒精中毒,乳汁不通。清乾隆丁亥(1767)《缙云县志》则记载为“茭”。清道光《缙云县志》可见诸蔬菜品种“茭筍”的记载。在大清康熙《缙云县志》和光绪《缙云县志》,就记载了与“茭草”有关的地名,如南乡舒洪有“茭堰”、西乡新建有“茭岭”和“茭雅”。

  悠久的种养历史,为缙云茭鸭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全县茭白种植面积6.58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8%,年产量12.6万吨。这组数字具像化的解读是,中国每8根茭白就有1根产自缙云,全产业链产值15亿元,是国内最大的茭白生产基地。2018年,缙云茭白全产业链被认定为浙江省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次年,缙云茭白成功通过了地理标志农产品认定。

  而与茭共生的鸭,则有着另一部“荣耀史”。1997年,缙云被授予“中国麻鸭之乡”称号,2010年,缙云麻鸭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定,成为浙江省第一个通过地标认定的畜禽品种。2014年,缙云麻鸭又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原种场通过国家级遗传资源保种场验收,成为浙江省13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之一,也是丽水市首个国家级畜禽保种场。

  “一白”缙云茭白和“一灰”缙云麻鸭,两项产业已深深融入缙云农民的生活,形成独具特色的缙云茭白麻鸭共生系统。

  农业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

  在壶镇万亩茭白基地里,今年放养的麻鸭正自由自在地啄草吃虫、展翅嬉戏,茭田里的泥鳅趁着鸭游过的“空档”,时而钻出水面,时而钻入泥中,煞是有趣。种养结合的生动场面,成为吸引游客的一道新风景。

  缙云商业化栽培茭白已超过20年。由于茭白长时间连作,近年来病虫害加重,特别是福寿螺、浮萍、杂草滋生等问题需新办法才能破解。

  为寻求解决之道,从2018年开始,缙云农业局每年在项目经费中支出20多万元,统一采购4万只鸭苗,在茭白重点产区壶镇、新建、大洋、前路“三镇一乡”分批分片放养、分户管理。

  “投放鸭苗有严格的标准流程。”缙云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邓曹仁介绍,每年10月中旬前,茭农们完成茭田翻耕,11月中旬前完成定植。到第二年4月中旬后,再在田间投放麻鸭,选30日~50日龄、重量在0.5公斤以上的健康麻鸭,每亩投放3~5只,投放1周内适时补饲玉米饲料,一只鸭子每天需要补饲25克~50克饲料。4月至9月期间,还需做好茭白田间的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工作。单季茭在8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少数高海拔地区则提早至7月中下旬。

  “茭白茎叶高达2-3米,夏季可为成群的草鸭遮挡炎炎烈日,而在茭田中乘凉的草鸭,则以茭白各个生长时期出现的害虫为食,为茭白的茁壮生长提供保护。草鸭在茭田中所拉的鸭粪鸭尿,又为茭白提供了天然肥料。同时,成群结队的草鸭在茭丛中追逐争抢飞虫,又为茭白提供了通风、松泥服务。草鸭为补充植物蛋白,还会不时地吞食茭田中与茭白争肥争水的浮萍,优化茭白的生长环境。到了夏末初秋,茭白抽出长穗,开花后结出‘菰米’,又是草鸭最喜欢的食物。菰米蛋白质含量丰富,鸭子食后又会多产卵。”邓曹仁说,茭鸭共生模式作为传统的耕作模式,不仅有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功效,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和持续性。

  “在茭白田里养鸭子,能显著减少农药、肥料以及人工投入,节本增效显著。”壶镇销售茭白大户李春萌说,去年50多亩茭田每亩套养5只麻鸭,在产生生态效益之外,每亩节本增效1000元以上。

  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选项

  初冬时节,位于缙云新建镇笕川村茭白集散中心的昊禾茭白专业合作社暖意融融:一锅热气腾腾的茭白老鸭煲在茶几上不断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喝上一口澄清香醇的老鸭汤,合作社负责人张斌与几位茭白种植大户都说味道甜到了心坎里。

  “8元,这是最近这段时间每公斤茭白收购价的‘天花板’了。”张斌说,临近年底,他帮合作社里的几位社员算了算账,“按目前的行情算,今年能有近百万元的收入。”

  眼下正是今年最后一批茭白的上市期,笕川村民已忙碌了一月有余,收割、分拣、装袋、运输,每天都从凌晨劳作到中午,但在每公斤12元的售价面前,这些辛苦都值得。

  早上7点,笕川村茭白集散中心已经堆满了分拣完毕的新鲜茭白,正等待装车后运往全国各地。

  据王斌介绍,今年茭白的行情不错,自6月茭白进入成熟期,这样忙碌的景象持续不断,合作社日出货量最多能达到5万公斤以上。村民们每天凌晨2点就开始割茭白,整个上午,不断有三轮车与小货车往返于村里田间,运送新鲜茭白。

  正从田里运回满满一车茭白的村民叶葛强,今年种了五十亩茭白,最近每天都要割上千斤左右的茭白,不可谓不辛苦,但他觉得这一年下来没白忙活:“茭白价格好,一年能带来几十万元收入呢!大道理咱说不上来,但如今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富裕了。”

  随着茭鸭共生系统的不断成熟,缙云茭白的品质与市场也不断升级。这两年,缙云的茭白甚至漂洋过海,远销国外。

  2018年,丽水市提出“对标欧盟标准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要求,五羊湾果蔬专业合作社产出的茭白产品对标欧美30多项标准指标全部合格,并通过了欧盟最严的农残检测。“缙云茭白有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出口备案基地,品质高质量有保证,在欧美地区基本属于‘免检产品’。”青田县中智物产贸易公司的运营经理夏小庆说。

  2020年,李春萌凭借着缙云茭白长期以来的优良品质,抓住市场机遇,将缙云茭白的销售渠道延伸到了美国。去年8月,她空运了3000公斤缙云茭白到美国试销,虽然出口价超过了每公斤80元,但仍在美国各大超市站稳了脚跟。今年4月下旬,缙云茭白一产出,就向美国供应了10吨缙云茭白,良好的市场反馈让美国的经销商不断追加订单,今年累计出口缙云茭白超过90吨。“缙云茭白鲜嫩脆甜,保留了原生态的口感,很受美国消费者的青睐。”李春萌说。

  目前,缙云茭鸭共生面积累计已超过10万亩,茭鸭共生核心保护区亩产值逾3万元,助推缙云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2年保持高位增长,2020年增速位列全省之首。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1-11-18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290069.html 1 3 缙云“茭鸭共生”:乡愁产业迸发共富新势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