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深度报道

庆元林菇共育:生态优先的产业发展新思维

  ■本报记者 付名煜 见习记者 吴怡庆 通讯员 邵志华 吴荣

  庆元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史,宛若一部“生态理念进化史”。

  从先民吴三公发明剁花法种植香菇开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朴素思想,就已悄然融入产业发展血脉,而独具特色的“林-菇共育”系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林-菇共育”,是千百年来庆元菇民利用森林资源发展食用菌产业,进而形成的以森林可持续经营、食用菌栽培和加工利用技术、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山地林农复合系统。“菇与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循环理念,是其背后的深刻哲理。

  眼下,庆元正致力于打造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县域“生态窗口”,食用菌产业迎来了新发展阶段,不仅涉及种植、流通环节,还在现代科技的赋能下向精深加工转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并将继续对生态农业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粗放到集约 模式创新壮大生态农业

  千百年来,庆元菇农栽培香菇经历了剁花法、椴木法和代料法三个演进阶段,栽培技术和模式实现了质的飞跃,但“林-菇共育”的核心理念始终传承不息。

  上世纪九十年代,庆元菇业迅速发展,香菇产量从2000万袋增长到了1.6亿袋。可随着香菇越种越多,问题也开始显现。

  “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种植,是过去庆元香菇生产的主要模式,无论是出菇品质还是效率,波动都很大,而且容易在生产和种植环节造成资源浪费。”庆元县食用菌产业中心主任叶晓星告诉记者,“控量提质,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而香菇种植模式,也自此向“菌棒生产工厂化,栽培管理基地化”转变。

  眼下正值香菇采收、加工的高峰期,但位于濛洲街道大坑村的高川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却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走进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标准化菇棚,一段段菌棒被整齐地摆放在棚内的金属架上,工作人员正在为新一轮出菇做准备;菇棚外,灭菌灶、装袋机、蒸汽炉等专业设备正高速运转,为制作香菇料棒开足马力。

  早在2013年,高川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就建起了菌棒专业工厂化生产基地。如今,合作社每日可完成10万多袋菌棒的加工生产,不仅能满足基地常年栽培香菇50万段的需求,也为周边菇农提供了稳定、高质量的菌棒来源。

  过去,菇农买木屑、麦麸、灌装菌棒、消毒、注射菌丝,菌棒生产全流程一步都绕不过去。现在,大家已经不用四处奔走采购原料了,只需在每年四五月份到合作社购买现成的菌棒就可以栽培香菇。

  随着食用菌生产模式从传统的单家独户向标准化、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庆元对栽培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无公害、绿色环保”管理,严格进行农残、重金属检测,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高川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菇农在栽培香菇时,从原辅料采购到菌棒制作,过程全程可控可追溯,目前已通过欧盟和美国农业部的双有机认证、中国有机认证、犹太洁食认证。由于品相好、口感佳,合作社产出的香菇深受市场青睐,即便每公斤售价高于市场均价4元仍供不应求。

  得益于香菇种植模式的转变,香菇种植技术的革新有了更坚实的基础。从去年开始,高川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尝试用竹屑替代木屑栽培香菇。

  “用竹屑代替50%的木屑,不仅能解决料棒营养流失快的问题,有效节约资源,还能提高一到两成产量。”基地负责人叶高说,作为资深菇农和新技术的受益者,他愈发相信“科技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从制菇到育林 交互性的产业重叠逐步推进

  在广袤森林中孕育而生的食用菌,不止带来舌尖上的美味,还形成了独特的景观特征。

  在贤良镇岱头林场占地60亩的竹林里,一段段一米多高的木头整齐摆放在竹林里,像是给竹子穿上了一条条褐色短裙。竹荫下,红褐色的菌菇蓬勃地冲破木段表皮,畅快呼吸着林中的清新空气,将森林景观点缀得更加丰富多彩。

  贤良镇植被茂盛,气候十分适合菌菇生长。今年初,贤良镇强村公司择伐了20余万斤木头,在岱头林场、新村村试种“椴木香菇”,一次种植就可获得三四年的收成。

  “择伐适合种植椴木香菇的树木,不仅不会破坏森林系统,反而能促进森林的更新和生长,彻底改变了过去皆伐树木破坏生态的问题。”叶晓星告诉记者,香菇素来与森林共生,虽然香菇种植技艺随时代飞跃,但“林菇共育”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始终未曾改变,“林下种植菌菇有诸多好处,菌菇在树木枝叶的荫蔽下自然生长,保持了原生态特质,而林下空间则因此得到科学利用,大幅增加了收益。”

  今年4月,宁波(海曙)万人游庆元团首波游客抵达贤良镇开启生态之旅,椴木香菇迅速“吸睛”,成为畅销伴手礼。“过去只知道代料香菇,没想到一段普通的木头也能长出品质这么好的香菇,真是大开眼界。”游客张耀英说。

  在传承与发展中,菌菇在自然生态、生产生活中的角色,也在不断迭代。“林-菇共育”系统所遵循的“天人合一”农耕理念,既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民间基石,也是吸引游客的最大亮点。

  位于淤上乡的方格珍菌家园,是浙江方格药业有限公司的药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时也是浙江省食用菌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示范园。清澈的山泉、苍翠的群山、长势喜人的珍菌、初现雏形的康养中心……静谧的小山村宛若世外桃源,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这里有浓厚的传统农耕文化氛围,大家不会因为急于求成而降低标准。”据基地负责人郑国富介绍,由于种植过程不施化肥农药,药食用菌无需经历“拔苗助长”的过程,营养与口感都得到了有效保障,“随着药食用菌种质资源库投入使用,农业文化遗产和菌物多样性将得到进一步保护。”

  从食品到制品 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产业升级

  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香菇是庆元食用菌产业的“老大哥”,最高年种植记录达1.67亿袋。虽然香菇带富了一方百姓,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小压力,因此,改变“一菇独秀”的旧况迫在眉睫。

  2013年,庆元根据森林资源消长平衡原则,提出了“提升木腐菌、发展草腐菌、利用野生菌”的战略,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推动产业转型,使食用菌生产格局得到全面优化。

  此后,庆元不断引导市场“食性”,食用菌花名册上频添“新丁”。如今,灰树花、银耳、黑木耳、竹荪、羊肚菌等“后起之秀”纷纷登台亮相,占据了庆元食用菌1/3的产业版图,其中灰树花更是以逾200万公斤的年产量,夺取了全国近90%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庆元还致力于推进食用菌产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让庆元食用菌走向世界。

  庆元百兴食品有限公司就是最早“吃螃蟹”,也是最早“尝到鲜”的企业之一,总经理吴其耀说,凭借多菌种、多元化的产品,企业出口额保持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尤其是野生菌即食产品,已占据法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与此同时,还有一批企业另辟蹊径,“剑指”食用菌生物科技最高端。庆元大山合菇业有限公司利用生物萃取技术提取珍稀菌中的“鸟苷酸”开发复配产品,使菜肴在烹制时不依赖味精即可“吊鲜”,闯出了一条市场新路。

  “运用高科技手段精深加工,使食用菌不只当‘菜’,更能当‘药’。”大山合菇业负责人范利飞介绍,公司按照国际GMP标准建成了现代化生物制品工厂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年产各种食、药用菌细粉2500多吨,年产菌菇提取物、多糖200多吨,菌菇产品的平均溢价率随之超出过去的10倍以上。

  大山合菇业的成功探索并非孤例。目前,庆元的生物科技企业已超过20家,产品涵盖健康食品、保健食品、生物制品、药品等。

  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庆元还致力于控制香菇加工环节的碳排放,相继开展“星期天工程师”技术扶持和菇棚基地建设改造扶持工作,推行热泵式食用菌烘干设备,全面降低加工能耗。

  “不砍一棵树,照样有出路”。一组数据直观反映了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的产业之变——2020年,庆元活立木总量1322万立方米,较10年前增加476万立方米;食用菌产业一产产值5.8亿元,总产值40亿元,总产值较10年前增加25亿元。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1-11-18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290062.html 1 3 庆元林菇共育:生态优先的产业发展新思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