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瓯江特刊

亲历黄帝祭祀大典23年,见证幕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周艳萍:为了那一句“礼成”

  ■本报记者 兰伟香/文 本报记者 兰雷伟/图

  10月14日,一场气势恢宏、大度雍容的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活动在缙云仙都举行。

  伴随着司仪宣布“礼成”,仙都管委会筹备组工作人员周艳萍那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从1998年第一次轩辕黄帝祭典至今已有23年,每一次,她都参与其中,每个环节,她都了如指掌。

  筹备工作,涉及单位多、参与人员广、组织任务重,服务保障工作事无巨细。周艳萍和她的团队一直在幕后默默付出,活动背后凝聚的是鲜为人知的努力。

  “一路走来,有幸见证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活动一次次推向更高的层次,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周艳萍目光坚定而有力。

  初遇祭典,5斤重的迎宾牌凌空举了半小时

  1998年10月,周艳萍进入缙云县仙都风景旅游管理局,上岗后接到的第一个大型任务就是参加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活动。这是重建黄帝祠宇后,第一次恢复仙都黄帝祭典。

  “当时我被分配到的工作是迎宾。总共8个‘礼生’,我是其中之一,心情特别激动。”时年20岁的周艳萍非常珍惜第一次参加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活动。提前一个多星期,周艳萍对比了多家裁缝店后,选择了缙云县城老电影院边上当地一家最有名的裁缝店,量身定制了一套旗袍。因为刚进入单位,一个月工资只有300元,但这套衣服就需要100元,化妆花了25元,周艳萍觉得值得。

  重阳节那天凌晨3点,周艳萍就早早地起床了。景区门口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用“万人空巷”来形容毫不为过。那年特别冷,但人们还是连夜从四面八方赶来,为的就是目睹庄严肃穆的那几十分钟的庆典仪式。

  “当时的黄帝祠宇面积没有现在这么大,只有到主殿台阶这里,台阶的周围挤满了人。丁步桥两侧临时搭建的通道也全是人,后来的数据统计有15万人左右,热闹非凡。”周艳萍指着台阶和记者比划了当年的位置。她清楚地记得,站在回廊旁,自己拍下了第一张照片留念,照片上的她,稚嫩的脸庞洋溢着一份特有的自信。

  “当年的迎宾牌又大又重,足足有五斤,手举得又酸又痛。后来迎宾牌进行了改良,现在使用的就只有当年的三分之一重了。”人们都穿着毛衣和羽绒衣,但是“礼生”只能穿着薄薄的旗袍,凌空手举迎宾牌,保持一个动作半个多小时一动不动,等到将所有的嘉宾引导到位,站好位置,才能将迎宾牌放下。庆典结束回到家,周艳萍累趴了,倒头就睡。那一夜,连做梦,她的嘴角都是上扬的。

  两度升格,揭秘祭祀大典背后的那些事儿

  2006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主办单位变更为丽水市人民政府,2021年主办单位变更为浙江省人民政府。随着活动规格更高、标准更高、影响更大,周艳萍的工作也渐渐地向多个岗位转变。联络各个单位,对接各级媒体,联系嘉宾,确认人员。总体统筹全面分配协调执行各项工作。

  如今,周艳萍是大伙眼中的“管家”,祭典大大小小的琐事她都要管。记者问她:“具体负责哪块工作?”她的回答是:“全面协调。”

  每次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周艳萍都感到压力大,她考虑的问题太多太多:天气怎么样?服装是否都合适?音响是否发音正常?演员是否安全……各种服务她都要确保保障到位。

  “敬上高香”仪程里用到的香是怎么来的?周艳萍的要求是“香要求笔直,不能有一点的弯曲”。为了达到这个标准,工作人员挑了1000根香才挑选出5根尺寸长短一致、颜色相同、没有任何弯度的香,这一挑就是足足一天时间。

  进贡的橘子是怎么诞生的?“挑结实的,连串的,不能单个,大小和形状都要统一。”工作人员挑了几个箩筐才挑出30个。为了防止橘子从盘子里滚落下来,周艳萍特意叮嘱要用细细的绿色的线将每个橘子都串好,不仔细看完全看不出串线的痕迹。

  伴随着缙云黄帝祭祀大典级别的逐级提升,所牵涉到的各项工作更加专业化。周艳萍对服装的管理非常地细致,最早的祭典只需要90套衣服,现在已经增加到了400多套。“为了节省成本,以前用过的能用则用,有些需要改的就请师傅改一改。”周艳萍为此专门购置了裁缝机和敲边机,将裁缝师傅请进景区,专设了服装区。“有些衣服是外地运送过来的,最贵的服装价格高达6500元一套。”周艳萍深感肩上责任之重,每年祭典一结束,她还有很多的扫尾工作要做,服装不能放在景区,要运送到专门的服装间,并保持清洁干燥,时常还要过去看看。记者采访时,几个师傅还正忙着赶工。因为迎宾员服装前后长度一样,周艳萍特意交代了裁缝师傅进行修改,将前裙摆修剪后略短于后侧。“这样走台阶时就不会被踩到了”。

  龙腾中华是整个祭祀大典的高潮,这样一条身长56米、宽1米的“飞龙”是怎样“出笼”的?如何能顺利地出现在现场?最好的办法是请专人现场制作。

  从2013年起,陕西西安的制作师傅夏发明被邀请到缙云,今年已经74岁高龄的他常被周艳萍的热情服务所感动。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周艳萍一直和他保持联系,嘘寒问暖。夏师傅笑称:“艳萍就像我的女儿一样亲。”

  每次夏师傅带着他的团队到缙云,不管到达时间多晚,周艳萍都亲自去接他,安排好住地后,她一天要为他接送三四个来回。“她工作认真负责,很细心,凡事都能想在我的前面,每次来缙云有什么需求都能想方设法帮我解决。”夏发明说制作飞龙的工具多,涉及的材料也多,有次为了找到2公斤的万能胶粘龙身的竹篾,周艳萍找了很多家店才找到。晚上10点多钟,店家已经关门,她特意让老板赶到店里开了门,买到万能胶后随即送到制作飞龙的现场她才安心。她说这样才不会耽误第二天夏师傅的飞龙制作。制作好的飞龙龙身可以折叠,只要在现场冲上氦气即可,可是龙头宽5米,不能有任何的损坏,为此,周艳萍专门找了货车,在车上铺上一层泡沫后再铺一层绒布,确保龙头完好送达。

  如何才能保持现场秩序有条不紊?周艳萍对各个人员的分工进行了均衡,“这么多年下来,有些工作人员被分配到门口的岗位,他们心里不免会有情绪,一次都没看过祭典仪式,我就得跟他们做好思想工作,尽量让每个人都能愉快地接受自己的点位。”为了防止插头松动影响音响,她还特意安排了专门的人员管理。“别小看一个小小的插头,万一出现问题就会耽误时辰,这可不能有半点的马虎。”周艳萍说道。

  夜以继日,熬过最长的夜到次日凌晨四点半

  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和国庆节,周艳萍和她的团队一直坚守在岗位上。举办祭典前的两三个月并不漫长但却十分紧张,周末无休,节假日无休。

  从6月份开始,周艳萍每天与时间赛跑。每一天的工作从早上8点就开始了——参加每天的晨会、到筹备委员会汇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对接各个单位。常常早上出门,晚上12点才到家,每次回家女儿早就进入梦乡,甚至有好几天都没有见过女儿。

  记者采访她的当天,她一忙起来就顾不上吃饭,中午一点还在景区,晚上忙到7点30分才想起盒饭送到已经一个多小时,“再不吃又是冷饭了……”身边的同事心疼地提醒她,开完会后她才放下手中的工作,扒几口又继续修改方案,联系制作团队,确定相关活动的内容。“我不是最辛苦、最优秀的,但是我一定是最努力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努力完成每一个任务。”周艳萍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连我自己都被自己感动到了。”

  周艳萍印象最深刻的是,2016年10月,在制作PPT汇报材料的一晚,她和同事们一直从白天忙到深夜,当完成任务后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单位大门,已是第二天凌晨四点半。这时,街道门口的猪肉摊老板看到他们,好奇的问:“你们竟然也这么早上班啊?”“我们昨天就上班了”,她会心一笑,透着一份自豪。回到家简单洗漱后,早晨八点半的办公室依然是她忙碌的身影。周艳萍说,不知道多少趟往返于与各部门单位对接,不知道多少次与各个点位的人员进行沟通。工作量之大,筹备活动的每个人都处于紧绷状态,时间一长,也就适应了这样的快节奏。

  “只有当司仪宣布‘礼成’,我才能够松一口气。只有活动结束的那晚,我才能睡个安稳觉。”周艳萍说。

2021-10-15 亲历黄帝祭祀大典23年,见证幕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285409.html 1 3 周艳萍:为了那一句“礼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