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龙泉住龙:共同富裕路上的幸福笑脸

  龙泉住龙“红军街”一景。 记者 麻凯程 摄

  本报记者 郭真

  阔步于共同富裕的路上,最美的风景是百姓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在龙泉市住龙镇,无论是在寻常百姓家,还是在林间地头,总能见到一张张收获幸福和希望的笑脸……

  说起红色住龙,最知名的必定是那条“红军街”了。这条老街上曾经有三名村民参加了红军队伍,当年刘英、粟裕、方志富这些革命先辈都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如今,整条老街已成了文化礼堂综合体的一部分,每年都有数不清的游客踏着老街的青石板,来倾听街坊口中那代代相传的红色故事。

  多年来,老街还是老街,不变的是对于红色血脉的传承,变化的是街巷两侧的老宅和街坊们的生活。

  今年53岁的严美珍的“新家”就位于红军街上,之所以说是“新家”,是因为她去年花了20万元,将老宅彻底翻新了一遍,光一扇大门就花了7000多元,屋里屋外可谓焕然一新,各种现代化的电器设备更是一应俱全,甚至为了照看老人,还特意安装了远程监控探头。

  “儿子去年结的婚,儿媳妇是龙泉市区人,虽然小两口不常回来住,但我和他爸想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借这个机会收拾收拾家里,算是给儿子当婚房了。”说起新家,严大姐满脸的幸福。虽然是远嫁到此,但在镇子生活了快30年的她,可以说见证了住龙的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后,住龙依托便利的水路交通,大力发展伐木业,当年甚至一度成为全省最富有的乡镇之一,人均收入突破千元大关。“那时候,嫁到住龙可是很多姑娘家的首选。”严大姐回忆说,当年,因为木材生意十分红火,来往的客商络绎不绝,小小的住龙可谓热闹非凡,富起来的人更比比皆是。

  然而,好景不长,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木头经济”开始衰退,过度伐木带来的恶果开始显现,曾经热闹的小镇也渐渐冷清了。不再“靠山吃山”,发展的路子该怎么走?看着镇上众多的革命遗迹,当地决心深挖红色资源,走乡村旅游的发展道路。于是,住龙成立了老区建设促进会,与党史部门密切配合,提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修复意见计划等,(下转第八版)

2021-08-12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276852.html 1 3 龙泉住龙:共同富裕路上的幸福笑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