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瓯江特刊

  云和县城中山西路是一条宽敞的老街,两侧遍布着各类摊铺、小卖部,熙熙攘攘的车流、此起彼伏的吆喝,热闹而祥和,当地百姓称此为“云和的小香港”。

  在一片浓郁的生活气息中,276号显得有些不同——这是一块铮亮的金字招牌:云和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叶培武警务室”——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民警叶培武命名。

  “能有这么好的治安和生活环境,是因为咱有‘叶培武警务室’这个镇山之宝!”百姓的一句话,道出心里满满的安全感和自豪感。

  警务室的故事,要从两位民警说起——

  两位年龄加起来过百岁的“当家人”

  2017年,当蓝底白字的牌匾挂在云和县凤凰山街道贵溪村中山西路核心位置时,百姓的心里一下安定了。“叶培武警务室”五个字,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了“撑腰人”:1999年,叶培武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是个了不起的人”。

  警务室的设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

  同行觉得,这是“名人效应”,将警力放置在最前沿也最关键的地方;

  而在叶培武看来,牌子一挂,自己就得担责于身,肩上的担子会更重。但他转念一想,往后百姓找自己说话办事会更方便,不由心生幸福感。

  他二话没说,服从了组织安排。同时,他提了一个要求:找一位“合拍”的搭档。

  同年7月,云和县公安局特警大队民警雷雄威来了。这一年,两位老公安人的年龄加在一起,刚好100岁,“很是合拍”。

  警务室辖区范围包括贵溪、梅砻、后山三个行政村,流动人口总数达到6000多人。尤其是贵溪村,位于云和县城城西,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被三个工业园区紧紧包围的贵溪村,是云和县最早的玩具城核心圈。全村人口近5000人,其中流动人口达到3400多人,聚集着10多个省、12个民族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呈现倒挂现象。

  随之而来的,是日益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

  这是警务室设立在此的缘由,也是两位老民警直面的问题。

  那时,每逢年关临近,百姓家的东西就“不翼而飞”:煤气罐被偷了、鸡鸭找不着了、停在门口的电瓶车不见了……小猫小狗扰民,邻里骂街,夫妻吵架的情况时有发生。刚成立时,每天来警务室“解决问题”的群众络绎不绝,“开水来不及烧,一次性杯子也不够用。”叶培武笑着摇摇头,“问题虽小,但处理不好容易酿成大祸。”

  辖区内人口复杂,生活习惯不同,容易产生冲突。有居民反映:一些来自外省的务工人员,打架不报警,今天打一架明天打一架,只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两位老民警一听,既吃惊又不安。

  于是,叶培武和雷雄威开始挨家挨户走访。上午在贵溪村走一圈,半天过去了;下午再到梅砻、后山逛一逛,天就黑了。“提高见警率,让百姓经常看到你的身影,他们心里就踏实。”雷雄威说,这就是用脚步丈量辖区的意义。

  就这样,他俩的手机号码被百姓存在手机里、记在挂历上。

  调解矛盾,绘制平安不出事的“风景”

  100平方米的警务室,装着两位“当家人”的日常。

  步入敞亮大厅,有一份如家的亲切感:左侧摆着一张小圆桌和几把靠椅,它们接待过争得面红耳赤的父女、闹得不可开交的邻里、为山林纠纷互相责骂的村民;正前方是服务总台,为百姓答疑解惑的事,都在这里进行;右侧是“身份公开栏”,上面除了叶培武、雷雄威的信息外,还有一群特殊的人——

  为了更好地服务百姓,3年前,在街道、村两委的支持下,叶培武和雷雄威牵头成立叶培武警务室“三会两队一支部”:贵溪村民调节委员会、河上小区爱心综治委员会、贵溪村新居民自治协会、贵溪村义务消防队、贵溪村义务巡防队和贵溪村流动党员联合工作支部。两位“当家人”挑选素质好、有威信、热心肠的异地乡贤、党员干部共同参与辖区治安管理,使他们成为当地的人口信息员、政策宣讲员和纠纷调解员。

  “身份公开栏”上,有辖区民警、也有党员代表、乡贤力量;有街道干部、巡防队长,还有各部门、各省份联络员,他们的名字、照片、手机号码都一一公开,“为的就是让百姓认得出,找得到”。

  而叶培武,是百姓找得最多的人。

  辖区内一位耋耄老人,因个人原因一直耿耿于怀,多年来经常到有关部门投诉。得知情况后,叶培武多次上门交流,并告诉他:“有事到警务室找我,不用东奔西走,又近又方便。”

  直到现在,叶培武仍记得,老人第一次到警务室的情景。

  那天,和老人一起来到警务室的,还有他口袋里的2块大石头,叶培武扫了一眼“没拆穿”,便热情地扶他坐下,雷雄威将一杯热茶递到了老人手中。“当时他的情绪很激动,若处理不当,他很可能用石头砸玻璃。”在此之前,老人已经做过这样的事。

  这一次来,老人坐了整整2个小时。期间,叶培武一直凑在他耳边耐心开导。

  此后,老人开始隔三岔五到警务室“谈心”,聊生活、拉家常。那些日子里,叶培武没少闲着:老人的大孙女逃学不回家,他帮着找回了人;小孙女没钱上学,他联系相关部门,争取补助,减免费用;老人的儿子工作没着落,他托人情卖面子,在工厂谋了一份活儿……直到有一天,在警务室聊天的老人突然起身走了。再次进门,他手上多了一袋桔子,想要塞给叶培武。

  他婉拒了,说服了老人,带回去给孙女吃。

  最终,他一个没尝。但他知道,那桔子,黄澄澄,一定很甜。

  送老人离开时,警务室门口一个外地小贩疑惑地问:“叶警官,对他这么好,是你家亲戚?”

  “没错,是我的亲人!”他声音爽朗。

  他的亲人又何止这一个,辖区的百姓全都是呢!

  百姓事不分大小,找上门就是信任

  警务室成立4年来,叶培武发现,他和搭档“闲不住”:越管越宽,越管越多。

  “来反映也好,来求助也罢,总之进了警务室的门,就代表百姓信任我们。”这是两位老民警的心声,然后就有了一以贯之的原则:“不管大事、小事,绝不推诿!”

  “其实也没什么,做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平常得很。”雷雄威说,自己和老叶做了一些“闲事”。比如,警务室大厅有块一人高的立式电子屏,首页设置了安全防范和便民服务——每隔几天,雷雄威就会登录相关部门网站,下载招聘信息,输入电子屏内,群众只要轻轻一点“便民服务”,就能浏览到最新的企业招工信息。

  一次,有群众来警务室反映,每到晚上9点,家里就莫名跳闸。“这虽不是大事,却影响他们的生活。”雷雄威决定,当晚就到对方家走一趟。他在屋内认真查看了一番,检查了所有电器的使用情况,发现各个房间都在用取暖器。“可能是同时使用电器过多,引发用电量超标,所以才断电。”凭借多年的基层经验,雷雄威作出初步“诊断”,并建议对方关掉取暖器看看。

  几天后,雷雄威特意上门回访,对方表示:“神了,再也没发生类似情况。”

  辖区内外来人口多,房屋出租现象比较普遍。常发生的情况是,有租客走了,房租却没交。房东无计可施,一着急,找到了警务室。雷雄威查看了个人相关信息,挨个打电话,表明身份,劝说对方缴清租金。从今年1月到现在,两位老民警已经帮助辖区内的房东追回六七笔房租,“数额不算大,几百元到上千元,了却百姓闹心事。”雷雄威觉得,“追租人”当得还算“称职”。

  每逢下班时间,叶培武和雷雄威会习惯性地走到警务室门口,看着中山西路上车来人往,等到人流逐渐散去,他们才下班;晚上10时,中山西路上演“夜生活”,他俩骑着警用电瓶车一趟趟来回巡查……

  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两位老民警早已习惯了和各种急事、难事打交道:山林纠纷找他们、开入学证明找他们,找不到工作也找他们……雷雄威有一叠厚厚的工作笔记本,足足有十多本,上面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接警信息,他笑称:自己记性不好,用笔写下来,才不会忘记老百姓的心头事。

  如此看来,中山西路276号的这块“金字招牌”,牢牢立在了百姓心中。

2021-04-23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259163.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