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学习实践

瓯江山水诗路的意境解读

  李伟红

  在这个以人文主导山水的时代,丽水所拥有的瓯江,正是重新发现其地理坐标价值的时候了,它向全浙的人文生态发展,以江浙之巅的名义告示世人自身鲜明的地理存在。瓯江山水诗路”的意境解读,不能把眼光仅局限于瓯江主流,而应从全流域的视角,将主流与支流合为一体加以解读探索才能体现完整的意境。

  从四条诗路建设看瓯江山水诗路

  浙江秀美山水与丰富历史孕育出浓厚绵延全域的四条诗路文化带,即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据初步统计,从晋代至清代,历代文人在四条诗路留下上万首诗词名篇,展现了诗人行迹图、水系交通图、城镇风物图、浙学文脉图,体现着人民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力。

  大运河诗路,位于全省最北地理区域,直接连入长三角地区,南抵杭州。不论就历史与近代而言,都属于发展最前沿。而其意蕴,可以大运河为代表。钱塘江诗路,是浙江最长最大水系,不但为杭州湾主水源,且是浙闽赣皖四省通衢之地,由江南连接南方诸省的一条历史要道。在历史与近代的发展上,具有全浙骨干的地位。浙东唐诗之路,则为多水系组合,也曾为古越文化的核心地带。其特征主要在于海洋文化的展现,体现向外开拓的精神,以及流动多变的浙江传统。瓯江山水诗路,它是浙南最大单一水系,且为全浙山岭最密集,人文发展最迟缓的地域。从社会和经济发展层面来看,在很长时间中,它犹如江南富庶社会的边陲,虽一直邻接着吴越文化的流衍,却时常与南蛮为伍。这一带山高水险,在古代生产力条件下,较难安居为业,安家落户。但也正因如此,它在唐以后的社会历史变动下,成为中国历史中一个避难与隐逸、自力与自足、开拓与折冲的新生地。

  四条诗路是自然和历史留给浙江的宝贵文化财富,形成了独特的“诗画浙江”大花园,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的结合体、现代都市与田园乡村的融合体、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汇体。因此,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诗画浙江”大花园的决策部署,浙江省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努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形成具有国际影响、中国气派、古今辉映、诗画交融的文化浙江新格局,在人的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

  浙江大花园建设的头号工程就是“四条诗路文化带”建设。通过诗路文化带建设,使传统文化与产业、城镇、乡村、旅游、教育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文化时代内涵、传播载体和表现形式,实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的良好局面,使浙江成为全国文化保护与传承最有成效、文化旅游吸引力最强、文化研究与传播最活跃、文化产业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因此,四条诗路文化带是我省重点打造的文化高地、文明高地,是文化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铺就“诗画浙江”大花园建设亮丽的人文底色。

  那么,四条“诗路文化带”中,为何唯独“瓯江山水诗路”加了“山水”二字?我们只有回顾瓯江水系所形成的环境特质与人文进程,才能准确掌握为何独加“山水”。

  事实上,这里所说的“山水”,并非平湖秋月、烟雨朦胧、优游自适、闲云野鹤的山水情趣,而是山高水险、拼搏求生、勤劳奋斗的人间山水故事。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的丽水,之所以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重要嘱托,应该与丽水人民在山高水险中勤劳奋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有一首歌《我和我的祖国》,它的一段歌词与这里的“山水”意境很贴切: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我们若仔细探究丽水,就会发现,在山水意境之间的丽水村落,炊烟袅袅、道上辙痕,朴素的四季烟火正反映出和谐自然的生活景致。

  瓯江山水诗路的诗境解读

  以山林人家为人文底蕴。瓯江流域因山水险恶而发展较晚,虽然有松阳、龙泉、莲都等千年以上县城,但真正能反映瓯江流域人文生态内涵,则不是在瓯江主流沿线的县域,更多的则是在整个流域中散布的乡镇村落。

  据数据显示,丽水市域内许多县区,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开通公路,而瓯江主流的水运则仅为对外商业输送的交通管道。人民日常生活的交通,则是靠主流与支流,支流与山道的交织,它们交织成网所留下的人间足迹,才构成瓯江山水诗境的完整网络与要素。

  在中国诗史中,丽水的山水诗,虽有多重面貌,但更多的是犹如杜甫的人间史诗,而后才有犹如李白的仙诗,以及明清词曲的韵调。因此,想要探寻瓯江的山水诗境,应从其山林人家为起点,才能知道其起源,也才能明白其演进。丽水市域内有257个古村落受到重视与发展,就是这一底蕴的重新呈现。

  以江浙之巅为地理座标。瓯江山水之险,有其地理坐标的背景。仙霞岭、洞宫山、括苍山,这三座铸成瓯江流域的山脉,不仅塑造了瓯江流域的性格,并且是全浙山水的根脉,由浙江省的西南旖旎而伸向东北,直抵杭州湾与舟山群岛,贯穿浙东全境。其中仙霞岭位于丽水的西北,为武夷山支脉,为富春江与瓯江上游的分水岭,形成丽水与衢州、金华的分界;洞宫山则是全浙的最高点,其中黄茅尖(海拔1921米),雄踞浙南,为江浙第一高峰,向东向北与仙霞岭合龙,延伸为括苍、雁荡、会稽、四明、天台诸山。

  纵观人类历史演变发展历程,人类文明都是孕育于山水之间,兴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中。瓯江流经丽水、温州,温州有海洋之利,所以很早就能与宁波、台州同步向海发展。丽水深处于瓯江上源,在历史进程中,偏隅山区,因封闭而必须与山水为盟,养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品性,因而与山水和谐共生。在农业文明日益萎缩,丽水依旧有数百座传统风貌相对完整的古村落顽强地存活下来就是最好的佐证。这些古村落穿越历史尘烟,从容地走到人们面前,赋予瓯江山水诗境浓郁的烟火气息,为“诗画浙江”的人文底蕴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个以人文主导山水的时代,丽水所拥有的瓯江,正是重新发现其地理坐标价值的时候了,它向全浙的人文生态发展,以江浙之巅的名义告示世人自身鲜明的地理存在。

  主流与支流“共织成网”的格局。如今的丽水,经过十多年来的政策引领和创新实践,已形成一个遍地开花的发展局面。尤其是在大量交通建设完成与高铁时代的来临,已将它原本的山水困境,转变为山水优势。

  近十年来,丽水市域的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农村振兴、名村名镇保护、非遗申报、休闲旅游等遍布九县(市、区),而这一切不单单是在瓯江沿线,更多的是在瓯江众多支流与细流沿岸,以及山林之间难以细数的村落乡镇之中。从支流到干流,丽水遍布着阶梯式古村落的奇观,我们如果仅从瓯江主流沿线探索,很难看见这幅“瓯江山水诗路袅袅炊烟”的全貌。还有一个原因是紧水滩水库的兴建,重现瓯江主流人文生态非常困难,加上现代城市化的发展,上游龙泉溪沿线变化很大,只有中游大港头景区梢存旧貌,莲都以下至青田,更难有所体现。

  因此,“瓯江山水诗路”的意境解读,不能把眼光仅局限于瓯江主流,而应从全流域的视角,将主流与支流合为一体加以解读探索才能体现完整的意境。丽水是山地、丘陵、平原、谷地、台地、水网相间的地带,这样的自然结构层次错落,盘景式的景致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全流域视角的瓯江山水诗路,有恬静的田园风貌,有山水间的大风景,更有景致中的烟火气息,呈现出山水花园城市的生活风貌。

  瓯江的子民山水栖居,勤劳而安静、雅致而包容,终将活成别人眼里的诗与远方。

  (作者单位:浙江大花园建设研究院)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1-03-14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277876.html 1 3 瓯江山水诗路的意境解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