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革命老区住龙:红色信仰释放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报记者 杨敏 叶炜婷

  通讯员 周思雯

  “永龙,我们离乡又一年了,村里、镇里又有了新变化,你快给我们讲讲看。”对于在外打拼了一年的人们而言,家乡一点一滴的改变,都令他们关注。生于斯长于斯、如今又是红色志愿讲解员的廖永龙,成了大家首选的导游。

  廖永龙早年在深圳做过义工,听说住龙红色旅游发展红火,便毅然回来做起了导游,近几年来镇里进行红色瞻仰的游客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忙,从最初的革命史“史海寻踪”,到如今的“活书本”,他让一部住龙红色发展史,在心底扎了根,让越来越多的游客身临其境地领略到了当年的烽火硝烟。

  “我们最早的红色革命史,要从1931年开始算。”廖永龙说,当年方志敏率领的赣东北红十军曾经来过住龙,并在住溪村写下了流传至今的“革命到底”等宣传标语,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为打通盐道和药道,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就打进了素有“浙闽通衢”之称的住龙镇。

  1935年,粟裕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也来到了住溪村,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是他们最为艰苦的三年。”廖永龙常常对游客说,当年粟裕在得到“发展根据地牵制敌人”的指示后,就与中央失去联系,三年间,队伍不仅要与国民党军队、地方反动势力英勇斗争,还要做好群众工作、秘密发展队伍,“越是艰难险阻,越能考验一个人、一支队伍对于组织的坚贞、对于信仰的忠诚。”

  1934年至1937年,粟裕大将也通过六进披云山,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既避免了挺进师遭受重大损失,又取得了一次次战斗的胜利。

  住溪村的“红色记忆馆”,曾是龙浦县苏维埃政府办公旧址,当年住龙创造了四个第一:浙西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省委第一部电台安装在住龙……如今住龙镇是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示范基地、省党史教育基地和省国防教育基地。

  近年来,住龙镇还把寻访到的“春女的故事”“二十八发子弹的秘密”等革命故事提炼出来,打造了一条“住龙壮歌”壁画长廊。投入1000余万元,实施“红色遗址修复”工程,打造了红色文化广场、红色记忆展厅、中共处属特委旧址等近10处红色节点,重建浙闽、擂鼓山等5条红军古道。

  (下转第七版)

2021-02-08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247886.html 1 3 革命老区住龙:红色信仰释放发展的不竭动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