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学习实践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蓝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并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作要求。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浙江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将“生态文明先行”作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十个先行”之一,并提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丽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丽水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彰显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核心战略地位,提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目标自上而下,一以贯之。绿色发展的直接表现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这对关系,精神实质就是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赢的发展格局。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在2018年5月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因此,人既是主体,也是客体,首先要做好“人”的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理应贯穿于绿色发展的始终。

  取信于民,提升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念的认同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首先要在全社会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而衡量这种价值观是否在全社会各领域扎根,就是看它是否深入人心、为人信服,并自觉体现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思想认识的深化和提高,既需要外在约束,更需要内在自觉。因此,以人民群众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循为基础,必须让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取信于民”。

  “取信于民”,“信”是信息、信任和自信。首先是信息的畅通与共享,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绿色发展的迫切性,了解“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认识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必要性。其次,是对举措路线的信任,对实施“碧水蓝天”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美丽城乡等系列举措的信任、配合和支持。最后是对生态文化的自信,是绿色发展道路的自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自信,对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等制度的自信。

  只有得到人民群众广泛认同,才能真正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掌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主动权。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上,通过“花园云”智能化在线监测等数字环保新路径,通过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形成有效威慑,监督治理成效有目共睹,“丽水绿”“丽水蓝”成为发展的底色。与此同时,秸秆焚烧、垃圾分类不到位等问题依然突出,有效宣传尤为迫切。比如,在秸秆焚烧问题上,既要有硬性要求、刚性执法,更要有更多、更深入、更接地气的宣传,通过视频号、抖音号让更多人了解秸秆焚烧的危害、了解无害化处理的途径,才能真正变“要我禁”为“我要禁”。

  借力于民,提升绿色生活生产方式的参与感

  人民群众拥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要借力于民,也要借势借智于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中,通过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促进和谐相处、和谐共生、和谐共赢,依靠人民的努力保持“绿水青山”的颜值,实现“金山银山”的价值,找寻人类追求发展需求和自然资源有限之间的平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个方面,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明了实践路径。无论哪一方面,最后都要落实到贯彻和执行的层面,离不开人民的行动自觉和参与其中,只有每个地球公民积极行动,才能让绿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蔚然成风。在绿色生产上,通过完善监督举报渠道、健全环境公益诉讼机制等,鼓励和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污染监督当中。在绿色生活上,无论是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还是垃圾分类、秸秆焚烧监督等工作上,都要利用鼓励、激励等手段来调动积极性,营造热心环保、参与环保和贡献环保的氛围。

  丽水市依托生态环境质量领跑全国,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和公众满意度保持全省第一的生态优势,在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上,形成了系列探索经验。比如,出台《“绿谷分”(个人积分)管理办法》,全国首创丽水个人生态信用评价载体“绿谷分”,通过在人与自然生态之间构建信用关系,建立生态信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庆元县发布全省首份《巡河守护令》,在全省率先确立“巡河守护”制度,通过责令破坏生态资源刑事案件罪犯履行巡河守护义务,让生态“破坏者”有机会变成生态“守护者”。制度的创新设计、政策的有效激励,可以充分发挥绿色发展过程中“人”的活力和作用。

  共享于民,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获得感

  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是最终落脚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状态、最终目标是人人共建、人人共享,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当中,也要将民生福祉、将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落脚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期待,“绿水青山”之下收获“金山银山”,实现生态财富和经济财富双丰收也是人民的期待,更是对党委和政府的考验和要求。推动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就是符合这种期待的发展趋势。

  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到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都提到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而丽水作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一直走在先行先试、敢为人先的前列,让自然风光、空气、水等生态环境要素不止于公共产品,而是通过量化分析、动态监测等新方式,将资源变资产、变红利,真正在绿色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比如,组织编制《浙江省丽水市林业碳汇开发及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率先开展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碳中和基地建设)试点,遂昌县人民政府与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签订了2021年会议碳中和战略合作协议,出售全县的碳汇减排量,以满足全省所有公共机构会议全年的碳中和指标,引领全社会碳达峰、碳中和的同时,为村集体经济创收,创收收入用于发展养老服务等公共事业,让村民从生态环境保护中感受看得见的收获感。

  (作者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1-01-31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246679.html 1 3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