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专刊

○教育优先 办人民满意教育

  撤地设市以来投入教育经费857.74亿元,年均增长率15.88%。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方生产总值比例首次突破4%。2015年以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连续5年达到5%以上,201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方生产总值比例突破6%。

  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校舍总面积达到651.96万平方米,小学生均用地面积达20.49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0.35平方米,初中生均用地面积达38.2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20.56平方米,高中生均用地面积达44.7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25.73平方米。2012年以来,全市等级幼儿园比例从31.58%提高到92.74%,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从31.63%提高到94.31%。

  加快发展教育技术水平。推进“数字教育”投入与建设,建立以“一个‘丽教钉’教育服务平台+一个教育公共服务平台+N个教育教学应用平台+一个教育大数据中心”为框架的教育数字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网络空间“人人通”规模化应用。全市教育技术装备资产生均达4993.74元,计算机生机比达3.02:1,无线网络覆盖学校96.35%,生均图书36.15册。

  教育关爱,让丽水莘莘学子享受改革开放成果。从2002年云和提出在校生实现“一块豆腐、一块肉”学生营养餐,到2005年开始在全市推广,2007年开始逐渐推广到全省、全国。2019年,丽水全面落实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天免费提供一杯牛奶和一个鸡蛋;率先实施空调进教室惠民工程,全市中小学教室空调安装覆盖率达到85.67%;全市推行有刚性需求的小学全面实施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受惠学生6.7万人,现这一惠民措施已延伸至幼儿园。实施“贫困生助学”工程,每年资助中小学(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万余人次,资助金额近7404万元。

  ○创新机制 激发教师发展活力

  全市小学教师现学历合格率100%。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98%,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84%,全市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升。

  全面提升教师、校长专业水平。实施新时代“绿谷名校长、名教师”三年培养计划,实行理论、实践双导师制培养方式,积极为校长、教师搭建成长和展示平台,构建起名教师六级成长体系、名校长三级成长体系。全市已有现任市学科(德育)带头人947名、市级学科(德育)名师185名、省特级教师33名、正高级教师21名。并涌现出杨树长、王伟平、杨丽佳、刘勇武、戴和英等一批获得国家级荣誉的优秀教师。

  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教师月度、年度考核奖励实施办法,建立起教师待遇与公务员联动机制。创新建立教师“积分制”管理机制,以积分的形式全方位记录教师工作状态和从业经历,激活教师发展内驱力。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改革,让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打破了用人终身制。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展现新时代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讲台、筑梦教育的新形象新风貌。强化先进典型示范,评选丽水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优秀教育工作者、杰出教师、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等教师模范人物,调动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立德树人 “三色”德育树品牌

  这些年来,全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出了围棋世界冠军柯洁、著名篮球运动员丁锦辉等优秀学生。先后涌现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叶石云,浙江省第三届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叶霄雯,“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项海燕,“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胡乾惕等全国励志成长典型人物。

  2017年,丽水市教育局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共有89个地级市参与测评,我市排名全省第一、全国第六。我市打造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核心、以“红色、绿色、古色”为特色的德育品牌,积极开展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八大系列活动,全市30余万师生开展“北京天安门国旗”传递触摸活动。

  推进育人资源课程化,开发《浙江绿谷》地方课程教材,建成省、市精品课程414门。培育省、市级绿色学校219所,创建文明校园213所,开发绿色课程109个,打造社会实践基地208家、研学基地39所、研学营地8家。

  ○创新管理 推进教育提质增效

  创新推行集团化办学改革。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品质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缩小城乡差异。全市已建成实质性学前教育集团28个、小学教育集团32个,覆盖面分别达到33.71%、41.13%。

  创新校园安全“三化”管理模式。市教育局创新推行校园安全网格化、清单化、信息化“三化”管理模式,实现“常态长效、精准有效、便捷高效”。该管理模式在2019年教育部、公安部召开的全国校园安全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获得了教育部的推广和肯定,当年底再次在全国做经验交流,2020年荣获丽水市公共管理创新优秀案例。

  创新精准教学课堂革命。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支撑,作为实现丽水教育变道超车的关键一招,推进基于网阅系统、手机APP、平板教学的精准教学模式,实现学习个性化、教学精准化、管理智能化、评价过程化,有效提高了学科教学水平。

  创新教育治理现代化体系。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一院三中心”(教育评估院、教育督导评估中心、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教育数据中心),统筹实施全市高中段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发展性评价,构建起基于大数据的教育现代化评价体系。推进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结合教育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建设基于钉钉的教育系统掌上工作系统、校园安全风险隐患防控系统两个省示范项目,建立起信息化教育治理体系。

  ○学前教育 推普惠优质量

  学前教育按照“保基本、广普惠、优质量”的发展要求,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规范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和集团幼儿园建设,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积极推进普惠性幼儿园,有效地破解“入园难”问题。

  实施三轮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成立丽水市“云和木玩游戏教育”研究发展联盟,形成以木制玩具游戏为特色的学前教育品牌。截至2019年底,全市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48%,省三级以上等级幼儿园覆盖率96.37%,专任教师持证率96.31%。

  ○义务教育 从均衡到优质

  全市实现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小学升初中比例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0%和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为98.55%。

  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率列全省前列,小规模学校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互联网”实验区成为省试点。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了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实现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素质提升。

  强化改革创新课题研究。推进与高校合作开展质量评价体系、德育品牌建设、精准教学、网络教研、集团化办学、初中提质“壮腰”工程等重大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了一批教育改革经验。创新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模式,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成为全国的标杆,景宁农村自然小班化教学研究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得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点赞。

  ○普通高中 从跟跑到并跑

  近年来,丽水紧紧抓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契机,全面推进普通高中提质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丽水市教育提质行动计划(2019—2022年)》,研究制定教育提质行动配套政策意见30余个,明确了新时代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行动路线。

  青田中学在全省率先开展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改革经验被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承办了2014年全省课改现场会。丽水中学抓好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学校经验《生涯规划教育的“全息模式”》在《人民教育》上刊发交流。景宁中学2016年开始全面推进网阅系统的运用,到2020年高考普通类一段上线人数从当年的36人猛增到151人。丽水二中坚持走艺术特色发展之路,毕业生高考本科录取率达65%以上。缙云中学的生本课堂,龙泉一中、松阳一中、遂昌中学等学校的课程、课堂教学改革都卓有成效,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2018年8月,《人民教育》刊文《丽水高中教育:从“跟跑”到“并跑”的秘密》。全市全力以赴打好教育提质攻坚战,实施高中名校工程和初中“壮腰”工程,加强初高中衔接教育,统筹实施市域、县域创新型人才培养,重构学科竞赛培养机制。高考一段上线比例连续三年超过省平均水平,并实现三连增。

  ○职业教育 抓专业促就业

  近年来,全市初升高招生普职比保持在1:1,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市政府制定出台《丽水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市基本形成了一县一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全市职业学校开设了覆盖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13大类48个专业,专业布点110个,形成了“主次分明、优势突出、错位发展”的区域专业集群和“一校一特”的专业发展格局。

  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三名工程”建设,建立“校—企—校”升学直通车模式,实施“百名大师,千名高徒”结对培养工程,76%的中职生升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2019年,丽水中职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高等教育 抓内涵促发展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出台《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丽水学院建成服务绿色发展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若干意见》。

  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丽水学院。2010年5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6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丽水学院获批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第一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建设30项,获批数量居全省高校首位。学校参与共建中国(丽水)两山学院,中国青瓷学院在龙泉挂牌。积极推进国外知名大学引进工作,学校海外首家“中国青瓷文化学堂”落户泰国,被教育部再次批准与瑞典耶夫勒大学学院合作举办护理学本科专业。

  2000年12月,原浙江林业学校和浙江丽水商业学校合并升格组建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6月,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评估确定为“全国优秀高职院校”;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拓展,引进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共建中德(丽水)职业教育基地。丽水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所融开放教育、全日制成人高等教育和社区教育为一体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2019年,学校获全省电大业务工作考核A等单位。

  ○成人教育 抓培训促服务

  丽水成人教育依托当地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农民培训新模式,为做好“两山”转化服务。近5年,共计培训106.5万人,占全市农村户籍人口85%左右。

  全市获第四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1个,浙江省示范学习型城市项目立项2个,省级现代化成校立项2所,省级标准化成校覆盖率100%。全市仅2019年职成教学校完成社会培训42.97万人次。

  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围绕电子商务、产业技能、种养殖技术、来料加工、民宿经济、农家乐家常菜等培训,助农民习技术,增技能。创新非遗富民“三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生态链培训,探索打通区域非遗文化产业链与学校专业链、非遗技能链与学校课程链之间的融合点,为“新农人”——非遗传承人培养提供创新思路。开展乡愁富民产业培训,利用当地文化礼堂的优势,采取“送培进村入户”的形式,开展非遗文化产业培训培育,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2017年12月27日,浙江省副省长成岳冲在《浙江政务信息(专报)》第1643期《增加“技能包” 办好“讲习所” 充实“钱袋子”——丽水市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促进农民增收成效显著》上批示:“丽水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首肯的农村成人教育宗旨,致力将成人技术教育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取得明显成效,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2020年8月4日,市委四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特别是要坚定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作为事关丽水未来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大计,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来谋划推进,下定决心坚决打赢教育提质攻坚战,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让丽水学子享受更加优质的本土教育,更好地成长成才。”丽教人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市教职工的砥砺奋进,丽水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2020-08-28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220654.html 1 3 ○教育优先 办人民满意教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