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深度报道

  这是一份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

  2018年丽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从2017年的4672.89亿元增长为5024.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幅5.12%,GEP的GDP转化率为29.15%;预测今年可实现40%的试点目标,实现GDP和GEP协同较快增长、GEP向GDP高效转化。

  这张亮眼成绩单,诠释着丽水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积极探索。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之一,丽水先试先行,探索开展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建立健全GDP和GEP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机制,构建形成包括生态资产产权制度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政府采购、市场交易、质量标准认证在内的一整套科学管用的制度体系,加快变生态要素为生产要素、生态价值为经济价值、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让山、田、林、水,甚至空气都成为有价之宝,探索实现生态资产保值增值可度量,致力于让高颜值的生态环境与高水平的经济发展,服务并统一于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追求。

  护好“生态底”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充分肯定了丽水工作,对选择具备条件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9年1月,国家长江办发文批准丽水作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

  为什么是丽水?这得益于丽水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地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传递好绿色发展“接力棒”;

  为绿色发展,丽水“凤凰涅槃”取消GDP考核,实行绿色生态发展差异化考核;

  为绿色发展,丽水“聚沙成塔”绘就“绿色地图”,1163万亩公益林造就了“天然氧吧”;

  为绿色发展,丽水“锲而不舍”发展“生态产业”,坚定不移守护 “绿水青山”;

  为绿色发展,丽水“壮士断腕”保护环境,“生态保卫战”一刻不放松;

  为绿色发展,丽水“时不我待”推进“五水共治”,治出美丽幸福新丽水。

  历届政府的一以贯之,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实行绿色生态发展差异化考核、保护生态环境、种植生态公益林、发展生态经济……

  一组数据,形象地展现出丽水对于生态保护的的重视:

  ——将全市1.73万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严格区分为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其中95.8%的市域面积划入自然生态红线区、生态功能保障区和农产品环境保障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1.8%。

  ——全面治理和修复生态环境。在全省率先剿灭了劣Ⅴ类水,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空气常年优良率超过95%,率先实现了省级生态县全覆盖。

  ——在完成全域1:2000“污染源地图”绘制的基础上,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启动实时在线、覆盖全域的“花园云”大数据工程建设,并依托城市大脑,完成环保、国土、水利等平台的数据整合,以标准化推动全域生态保护数字化、系统化、实时化。归集全市各类生态数据信息约1500万条。

  ——将GEP和GDP双向转化纳入县(市、区)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并为全市9个县(市、区)订制特色个性化考核标准。同时,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全面开展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试点,将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内容纳入领导干部离任交接事项范围,并在年度考核中规定,目前,已确定22个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项目,其中10个审计项目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审计试点项目。

  数据背后,则是丽水生态环境的全面优化:2019年,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2.8355,其中Ⅰ类水质断面从2018年的15个上升为18个,是唯一一个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均进入全国前十的城市。

  探索“转化路”

  因“大红柿子高高挂”而美名远扬的松阳县枫坪乡沿坑岭头村游客络绎不绝。

  以前,村里的柿子红了就摘下来卖。后来,当地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底蕴,把挂在树上不摘的柿子变成了风景,全力推进“画家村”建设,通过乡村民宿带动,发展乡村旅游。

  如今全村已发展特色民宿13家,床位220个,年接待写生创作师生和游客2万余人次,直接经营收入150余万元,柿子不摘比摘下来卖更有价值。

  “画家村”的蝶变生动诠释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然而,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宜人的气候、优美的环境等生态产品,要想通过出让交易、转移支付、抵押担保等实现经济价值,就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体系。

  让绿水青山有价可询,丽水完善了GEP的核算办法,经过实地调研、多方论证和专家评审,不仅制定了全国首个山区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办法,明确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原则、核算技术路线。还同步开展市、县、乡镇、村四级GEP核算评估。去年,丽水发布全国首份村级GEP核算报告,让遂昌大田村的生态产品有了清晰价格,既为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打下科学的量化基础,也为生态价值转化打开新门。

  近日,在浙江盛华酿造有限公司的厂房里,工人们拿着铁锹拌料,经过淋水、封缸等工序,再发酵三四个月,一批米酒就酿成了。这些酒,有一个共同的“出身”——厂里的一口山井泉。

  “这里的水是有价值的。”公司总经理杨锵说,酒厂就建在丽水市遂昌县大田村的一座山腰上。酿酒对环境要求比较高,尤其是水质。去年5月,杨锵第一次到大田村考察,感觉环境不错,但怎么个不错,他心里还只有个模糊的印象。

  《遂昌县大田村GEP核算报告》让他动了心。这是全国首份以村为单位的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报告显示:2018年,大田村GEP约1.6亿元。其中水源涵养5152.19万元。这组数据,让杨锵原本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大田村的生态环境有了衡量标准,也让他增添了信心:把酒厂建在这里。2019年11月,投资千万元的酒厂建成投产,不仅为村里创收,还带动了当地百姓就业。

  循着村子生态价值而来的,不止一家酒厂。自2019年5月底大田村的GEP核算报告通过专家评审,来村里投资的企业和项目便络绎不绝。说起这个,村党总支书记高桂松一脸自豪:“我们自己都没想到,村子里的空气和水这么值钱。”以往,由于没有好的项目支撑,优质的自然环境藏在山间无人识,现在绿水青山有了“价格”,村子更有吸引力,发展也越来越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目前,全市选定的19个乡镇、20家企业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示范创建,围绕不同类型的生态产品,形成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下好“改革棋”

  继去年5月30日全国首份以村为单位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报告——《遂昌县大田村GEP核算报告》发布之后,时隔7个月,《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报告》也于去年12月27日发布。中国(丽水)两山学院执行院长刘克勤表示,这是全国首次发布的乡镇GEP核算报告。

  核算结果显示,2018年景宁大均乡GEP约为17.88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0.94亿元。核算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大均乡GEP稳步提升,GDP与GEP实现了双增长,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并进。

  “绿水青山”不仅有了价,而且一年比一年更值钱。按照年度GEP增值的2%计算,大均乡现场获得了188万元的生态增量奖励金。这也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专项资金。市发改委副主任、大均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指导团组组长周立军在奖励兑付现场说:“这是一种发展导向,具有宣示意义,意味着绿水青山是能兑换金山银山的!”

  在核算报告的发布会上,景宁的两个试点乡镇——大均乡和东坑镇成立了大均两山生态发展公司。188万元的生态增量奖励金,全部注入公司。景宁畲族自治县发改局负责人表示,该公司是经营生态资产的平台,承担乡域内生态保护、修复的任务,同时,将水、空气等生态产品价值进行“变现”。公司初始资金由国资注入、村集体认筹,它的目标是实现GEP的持续增值,提升GEP到GDP的转化。

  改革创新步履不停。为构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与市场交易平台,我市在2019年还组建了“两山银行”,着力解决碎片化自然资源入市壁垒、“生态占补平衡”问题;出台《金融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指导意见》,既而引导全市各金融机构支持生价试点;遂昌县通过组建“两山”集团,在全省率先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30亿元的“两山”项目授信,遂昌农商行以大田村GEP核算成果为基础,推出“绿贷通”给予整村授信7789万元;与邮政合作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让农产品更快出山……

  随着“两山公司”“两山银行”“两山金融”“两山基金”“两山邮政”“两山智库”等平台的成功打造,丽水“两山”高效转化,生态产品价值日益凸显,一年多来试点建设的探索实践,丽水捧出了一个又一个生态“金饭碗”。

2020-08-20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218812.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