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特别报道

  绿水青山润莲都

  生态是莲都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最大优势,20年来,莲都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03年初,莲都区党代会第一次提出“绿色兴区”战略;2011年底,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养生莲都”,强调举生态旗、走生态路、创生态业;2016年底,区党代会再次强调坚持“两山”理念为第一指引。

  始终树牢“绿色政绩观”,执守生态考核“指挥棒”。2013年11月,省委作出对丽水“不考核GDP和工业总产值”的决定之后,莲都加大了生态等指标考核权重和生态经济考核力度。

  从2011年底瓯江莲都段河道在全市率先实行全面禁采,到目前实现全域禁止河道采砂、全面禁止秸秆焚烧、主城区全面禁放烟花爆竹,直到如今连续两年获省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优秀。

  九龙湿地成为丽水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峰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设立。2010年莲都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区,2017年莲都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首获全省第一,2018年首夺“大禹鼎”,2019年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丽水市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已经连续16年位居全省第一。

  产业为核强莲都

  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唯有加快发展生态工业,才能实现莲都现代化的目标。工业兴则莲都兴,工业强则莲都强。

  莲都在2003年确立“工业强区”战略、制定“三步走”工业振兴计划之后,全面启动平台“一次开发”,先后建成南山工业园区、碧湖产业区块和郎奇工业区块,强力推进高溪低丘缓坡区块开发利用。

  工业平台建设从“无”到有,2019年全区共有产值过亿工业企业17家,是10年前的3.4倍,还培育了乾麟缝制等“隐形冠军”企业。

  近3年,莲都先后引进投资135亿元的丽水万洋低碳智造小镇、投资50亿元的灵康-杏福小镇、投资35亿元的郎奇-白桥康养旅游小镇等重大产业类项目,打造出工业平台和产业类项目。2020年6月1日,莲都又在区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全力推进工业平台“二次创业”,勇当全市发展头雁、创新标兵、实干先锋。

  丽水万洋低碳智造小镇,坐落于碧湖镇高溪低丘缓坡区块,于2017年9月10日正式签约,于2018年1月28日正式开工。万洋项目的推进,用“4个月”完成了项目从谈判到签约,用“100天”完成一期区块的供电、通讯、用水、排污等临时配套设施建设,超过160家企业完成入驻协议签订。

  万洋项目的落地,不但体现了莲都速度,更体现政府“最多跑一次”为民、为企业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工业企业不断转型,靠的是创新驱动。早在2008年1月,莲都区就已连续六年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获评2005-2006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科技创新全市领先,莲都一直坚持走“中国创造、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路线,仅2019年,全区的专利申请就达2113件、授权1038件,较2001年分别翻了54.2倍和54.6倍。2019年,莲都建有全省首家特色小镇海外院士工作站——小约翰·柯布工作站,并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确立全面合作关系。

  问海借力,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莲都在2013年、2018年分别与金华义乌市、宁波江北区结成山海协作关系,在2019年与上海黄浦区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目前莲都还在完善义乌“飞楼”“飞地”项目建设。2018年6月,又与四川剑阁县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助力实现脱贫摘帽,把脱贫致富的“莲都模式”传播到中西部地区。

  市区共建美莲都

  市区一家,共建共享。20年来,莲都服从服务于全市大局,推动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正变成人们历经20年的生动写照。

  防洪堤、紫金大桥、市行政中心、体育中心、丽水大剧院、处州府城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如期建成投用,万地广场、MT新嬉里、金汇广场、西城广场等商业综合体辐射带动城市生活品位的全面提升。

  金丽温高速、“两龙”高速先后在2005年、2007年全线通车,市区绕城公路、丽武公路、新50省道、南山互通至丽新公路等通车后,莲都公路网络日渐完善。2015年12月,金丽温高铁开通运营,莲都从此迈入“高铁时代”。2018年9月,丽水机场开工建设,将进一步拉近莲都与外界的时空距离,浙西南中心城市、交通枢纽越来越名副其实。

  莲都发展看碧湖,碧湖是莲都未来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平台。2017年,碧湖以“再造一个新碧湖”为目标,干群齐上阵向“脏、乱、差”亮剑,迎接碧湖“四十年未有之巨变”。这三年来,碧湖新建了金庸武侠广场、堰遇公园、七彩田园、丰收广场、碧湖观莲等19个特色主题公园;投资1.6亿的镇区给排水管网改造项目,目前已完成一二期工程,污水管网铺设3.83万米,受益两千多农户;打出组合拳,对乱摆摊、乱停车等“六乱”进行大整治,出重拳进行拆违、拆破、拆旧。如今的碧湖,正抢抓国家(农业)高新区和丽水瓯江风情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带来的机遇,努力把“碧湖新区”建设成为“加快发展的高地、改革创新的源地、投资创业的洼地、民生民计的福地、宜居宜游的胜地”和市区重要经济增长极。

  以大港头镇和碧湖镇为核心的古堰画乡景区,是丽水巴比松油画的发祥地、“中国摄影之乡”的主要创作基地。2009年5月,“古堰画乡”景区整体开园,2016年,“古堰画乡”又成为全国首批特色小镇。截至2019年底,小镇及周边民宿、农家乐已经达到168家,餐位6972个,床位2950个,小镇核心区居民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4325元增至2018年的43000元,增长了近10倍。

  2018年,丽水市区全面开启主城区大规模城中村改造工作,两年时间征收改造面积达到238.1万平方米,超过市区过去10年征收总量,清场交地6574.9亩,相当于市区建成区总面积的11.1%。

  回首2008年,莲都区开始全力推进“六城联创”,全面展示出“最整洁、最礼让、最有序、最有爱心、最平安”的城市形象,“小荷”志愿者队伍从1支16人发展到133支2.1万余人,并逐步打造出一个“捡不到烟头”的全国文明城市。

  人民至上兴莲都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20年来,莲都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让群众的日子过得更有幸福感。

  撤市设区20年来,莲都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向开放要潜力,有效集聚了绿色发展新动能。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先后在2001年、2006年、2011年、2012年调整了行政区划,并逐步推进市区财政、征收、综合执法、环卫、殡葬等体制改革,深化党政机构改革,市区职能职权在实践中不断优化。

  同时,莲都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步伐,“最多跑一次”莲都实践成为全省改革实践“两学一做”的先进典型,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2017年莲都成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发放全国首笔农村宅基地及房屋使用权流转权证抵押贷款。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莲都研究出台“五大工作制度”,即领导干部“一联十”、深化“三服务”“区乡村三级联动办实事”“一线巡查、现场办公”和“住村联心、组团下访”五大制度,坚持“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措施在一线落实、成效在一线体现、形象在一线树立”,为民办实事,获《人民日报》头版报道。

  ——20年来,莲都变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增收“老三宝”为农村电商、来料加工、民宿农家乐“新三宝”。

  ——连续16年,莲都实行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制度,连续5年派出农村工作“第一书记”,创新村级财务“双代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集体工程大家建”等工作机制。

  ——2014年,莲都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2019年,莲都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经营性收入平均数分别达到50.79万元和17.18万元,农民收入绝对值连续23年全市第一。

  ——2012年,莲都获省级创业先进城市称号,2016年入选国家第二批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2018年获批全省首批“互联网+”创业培训试点、全市唯一,2019年创成省级“无欠薪”区。

  ——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莲都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专项检查工作经验被全省推广,2019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7.78%、99.16%。

  ——莲都区累计新建(扩、迁)学校41所、撤并学校114所,建成天天乐广场539个、农村文化礼堂122个,莲城剧场、区数字文化馆、区公共图书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投入使用,省级卫生乡镇实现全覆盖,市区“10分钟文体圈”、乡村“30分钟文体圈”和“20分钟医疗服务圈”日渐完善。

  ——黄村乡黄泥墩村“村级事务阳光票决制”被写入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决定》,成为全市唯一的全省法治乡村实践优秀案例;莲都区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信访超市),积极构建“党建统领+化解中心+四个平台+全科网格+集成服务”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

  ——20年来,莲都区先后创成省食品安全区、省放心粮油示范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省级无信访积案区。

  坚持走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莲都正捧着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一座又一座“金山银山”。20年,莲都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中,蕴藏着人民生活的最大福祉。

2020-08-04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215534.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