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丽水文史

  2018年4月,在美丽的油菜花开季节里,我风尘仆仆,跨越千里,从东部沿海的浙江到天府之国四川,从江南山乡缙云到秦巴山区南江,成为了一名浙川东西部协作的扶贫干部,深感无比荣幸。人生的许多经历都会随着岁月流逝而变得模糊不清,但这600多天在南江经历的一切却历久弥新,如梦如歌,将始终印刻在我以后人生的记忆中。

  从“外来人”迅速成为“新南人”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位于川陕交界的“秦巴山脉”米仓山南麓,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县、川陕革命老区县、辖48个乡镇,总人口70.9万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8348人。南江是一个被称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的地方,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萧何月下追韩信;“不是寒溪一夜涨,哪得汉家四百年?”的典故就在南江上演;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也写在南江。南江是红四方面军入川最早解放的地区之一,是全国第二大苏区的中心,徐向前、李先念等革命领导人在这里战斗两年多,有2.2万名南江儿女参加红军。“巴山一夜风,木叶映天红,色比桃花艳,秋如春意浓”,南江的光雾山红叶倾倒了无数游客,素有“九寨看水,光雾看山,山水不全看,不算到四川”之说法。厚重的蜀汉文化、红色文化、红叶文化,让我深深地为南江着迷,红色文化铸就宝贵精神,作为“新南人”,我愿奉献所有。

  到南江后,我克服饮食、语言、气候,克服远离家人的困难,第一时间融入。访贫问苦,求技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两年来,缙云县向南江县共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630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物资600多万元,计划外资金100万元,通过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技能扶贫等系列帮扶措施,共计23个项目,惠及贫困户16000多人,南江县2017年底未脱贫人数从2.74万人下降到2018年底8160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5.9%下降到1.47%,2019年计划退出剩下的0.8万名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均全部符合脱贫标准。2019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南江退出贫困县序列,7月通过国家脱贫摘帽抽检。在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南江县被四川省评为2018年度优秀“好”档次。我个人也被评为巴中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开“花”结“果”,夜半“卖茭白”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发展的源泉。2019年,通过全方位帮扶,南江县连片发展茭白2000余亩,建立2个冷链库、2个交易市场,带动了3414人增收,解决了2100多人就近务工。为解决茭白怎么卖的问题,我们到成都、重庆等周边一级、二级蔬菜批发市场调研推介,掌握行情,联系客商,哪里价高卖哪里。批发市场的作息跟一般菜市场刚好相反,半夜开始到天亮是最繁忙的时间段。为此,我们经常半夜蹲点,开拓市场,建立销售体系。目前,南江茭白已经成功进入成都、重庆大市场,甚至还远销到武汉、西安等地市场。同时还进入永辉、一品等连锁超市,因品质好而深受市场热捧。

  南江只用两年时间就走完了缙云30多年的茭白发展史,缙-南协作,使产业扶贫步入了快车道,缙云茭白的东西部扶贫模式也被《农民日报》、新华网、中国网、人民网、浙江日报、四川日报等媒体纷纷报道点赞。

  “小茭白大产业、小烧饼大技能、小杨梅大智慧”,缙云县“红黄白”三色协作架起了产业扶贫之桥,而在“红黄白”三色协作之外,缙云县还因地制宜致力于“五千行动”计划:“千人培训”“千人就业”“千团互旅”“千万农产品销售”“千亩茭白种植”,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了缙云与南江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产业共兴,为南江的脱贫摘帽贡献了缙云力量。而在深化“五千”行动计划的同时,五千行动又不断衍生出了:“千亩雷笋”“千亩杨梅”“千亩黄茶”“千桶蜂蜜”“同在蓝天下千万个微心愿”“健康扶贫四大中心”“残疾人精准培训创业”等项目产业,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缙-南东西协作,实现了“输血”向“造血”的升华,脱贫向致富的升华,就业向创业的升华,为南江留下了带不走的好产业、好模式。

  “又离别”、“再出发”

  记得第一年国庆后返程,在缙云西站离别时,怀里的女儿轻轻地在我耳边说:“爸爸,不去不行吗?”看着宝贝的眼睛,原本满是回去后怎么干,怎么开展工作的脑子顿时被重重地敲了一锤子,愧疚不已,眼泪情不自禁地滚了下来。两年了,来匆匆去也匆匆,完全忘记了孩子的成长。

  一人援川,全家援川,抛家弃子,远离家乡,一家人从此“聚少离多”,电话成了彼此牵挂的使者。电话这头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电话那头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每当听到“给家人最好的礼物是陪伴…”这句广告词时,总会莫名地触动内心最深处的那根弦。电话那头的母亲总是叫我安心工作,放心家里,家里一切都好,越是这样说却越是让人担心。母亲身体不好,血糖偏高,每天要吃药。每次看到她渐渐老去的身影,千里之外的我才真正体会到“忠孝难两全”的处境。

  “坝坝宴”“刨汤宴”的盛邀

  南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丽,南江人民勤劳智慧、朴素善良、热情好客,南江人民的“红色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值得学习。两年来,随着一个个缙云理念、缙云模式、缙云项目、缙云企业相继走进南江、落地南江、助力南江,缙云-南江心连心、手拉手,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帮实扶,随着两县协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我手机通讯、微信朋友圈的南江乡镇干部、村支部书记主任、致富带头人、种植户等等联系方式越存越多,联系面越来越广,平时的电话也越来越多。而在众多电话中,时常有“吃坝坝宴、喝刨汤”的盛邀,倍感温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当地群众的认可比什么都重要。

  长路漫漫,未来可期,不虚三年,不负三年,不枉三年,忙碌却又充实,不停奔波调研,走村入户,项目监管,整合资源,用脚步丈量脱贫攻坚之路。两年了,我已经入川随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千方百计把工作干好,过好每一天,画好每一笔,乘风破浪终有时,展望未来满怀信心、满怀希望,有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有前方和后方的关怀关爱和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更有决心完成扶贫协作任务,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

  (作者系缙云县胡源乡副乡长,挂职南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

2020-03-16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184245.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