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丽水文史

  人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能决定往哪里去。

  这也许就是我们执著地从地底下发掘、试图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的动力源泉。

  两年前就听说缙云壶镇的陇东,出土了许多史前文明的石器、陶器等文物。我不是考古专家,无法在第一时间前往现场考察,更不敢妄断其发现在考古学上的价值到底有多大。日前拜访了卢旭升大叔(我们是同宗,按年龄我应该称他为大叔),又看了部分的实物,因为是一个喜欢文化的人,所以就想从文化的角度,谈谈陇东遗址之发现,对我平时思考探究一些问题带来的启示。

  今年8月份,应好溪文化研究中心之约,我们一群喜欢探古论今的中老年人,来自磐安、丽水以及缙云各地,冒着38℃的高温,徜徉于上溪古街,参观了九进厅大宅,观赏了陇东出土的石镞、石斧、石磨以及1800年前的铭文砖和陶片,最后相聚于高潮村赵氏宗祠,畅谈如何为传承好溪之文脉承担起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好溪文化研究中心”是一个由壶镇乡贤发起的民间组织,自己筹措经费编辑《好溪文汇》刊物,成立一年多的时间,已经出了两期,其对乡土文化的挚爱之情,拳拳之心可见。

  人们总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而产生怀旧之情。所以一般年轻人,对这些老古董没兴趣也属正常,等到他们步入中老年的时候,自然也会爱上古旧的事物。

  仔细端详陇东出土的这些文物,我们一方面赞叹古人之手巧,同时也会体会到祖先生存之不易。你看那微型的石磨,要把一捧稻谷变成一碗米饭,要花多长的时间?

  看了陇东的这些文物,听了卢旭升大叔的介绍,我似乎看到了这是我国古代先人迁徙线路的一个分支,是浙江古代人类文明的一个环节,也是处州古代文化演进的重要基点。

  根据现代发达的基因技术研究成果,地球上的现代智人都是大约七万年前从非洲的东部走出来的,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的中国现代智人,应该是约二万年前,从印度经云南广西一带进入湖南和四川盆地,然后又大致分北线、中线和南线三条线路往东南迁徙,同时分别创造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北线,我们的祖先北上迁徙到黄河中上游,立足于黄土高原,再据守八百里秦川,之后不断向东推进。目前已经发现的遗址有老官台、二里头、仰韶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址,可以看到一条隐约的迁移路线。这一支后来就成为华夏文化的主流,也就是我们都认为黄帝和炎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

  中线,以湖南永州一带为出发点,沿着长江南岸地区东迁。今年春节期间,我专门去长沙湖南省博物馆看了“湖南人展览”,道县的玉蟾岩遗址,发现一万八千年前已有水稻栽培,可以说是水稻构成了江南的文明基石。我又去江西万年参观仙人洞遗址,那里出土了一万二千年前的稻谷。一路往东,现在已经发现的遗址有浦江一万年前的上山文化遗址,萧山八千年前的跨湖桥遗址,余姚河姆渡七千年前的干栏建筑和大量谷物,直到五千年前余杭的良渚遗址,一条长江流域的文明进化线路已经得到完美的呈现。良渚时期规模宏大的土城和精美的玉器,可以证明江南在当时的文明程度,似乎远远高于同时代的北方。

  为什么后来,南方的文明逐渐衰落,反而北方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主流?我个人认为,主要是文字改变了这一切!北方因为黄帝发明了文字,到商朝有了成熟的甲骨文。因为有了文字,文明就能传播、就能传承、就能叠加、就能虚构,文化就能呈几何级数积累和发展。复旦大学郭永秉老师说:“我们对汉字汉语,都要怀有一份温情和敬意。”是的,文化如果用最直接简单的语言表达就是“以文字化人心”!没有汉字,就没有汉族,就没有华夏文化。

  陇东遗址的发现,是古代中线迁徙线路中上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使中线的文明进化路线图更为完备,我们说“浙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又多了一处物证。

  南线,目前发现的遗址有广西桂林的甑皮岩遗址,广东韶关的石峡文化遗址。韶关曲江发现距今六千年的石峡文化遗址,填补了岭南新石器遗址的空白。证明了古人南线迁徙线路的存在,也印证了中华文明曾经是华北、华中、华南同时并进的局面。

  陇东遗址,对上山文化的形态与地域,提供了实物的佐证。以浦江为中心的上山文化,到底当时的活动范围有多广?文明程度到底是如何的?揭开这些谜底,要靠许多证据,有赖于考古界的不断发现。

  最近,位于义乌的桥头遗址,又有了惊人的发现,上山文化在这里有了建于九千年前的完整的环壕聚落,更发现了一副八千年前的完整的人类遗骨。这些,都可以说明上山文化时期,当时先人的活动范围已经遍布浙中盆地,往南方向,经义乌、东阳、永康,到了缙云壶镇盆地,然后继续往东南到达仙居横溪,那里前几年已经发现了下汤遗址。而陇东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而苍岭古道也可能已经存在了九千年!

  单独一把石镰、一件陶器,未必能说出多少价值。文化遗址,或出土文物,只有放到更大的范围考察,才能发现它的意义。

  陇东的意义,对丽水处州大地的历史功莫大焉。

  在发现陇东遗址之前,处州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是好川遗址。那是大约在四千年前,先人从衢州盆地沿乌溪江溯源而上,来到了瓯江的支流松阴溪上游的遂昌县三仁乡。好川遗址证明在先秦之前,藏于崇山峻岭之间的浙西南山区,已非荒蛮之地。

  而陇东遗址的发现,一下子将处州的文明史往前推了五千年!说明在九千年前,处州大地已经有先人在繁衍生息。

  陇东遗址出土的文物,包括了新石器时期的石制工具、上山时期的夹炭红衣陶片、良渚时期到商代的鼎罐残片,以及西晋太康年间的铭文砖——铭文砖最早可见“太康七年”的字样。此前,我们通常认为松古盆地是处州有文字记载后文明发生最早的地方,古市的卯山曾出土了三国时期吴国建安年间的铭文砖,建安初,松阳已经建县,应该是当时浙西南的经济文化中心。

  陇东遗址,就纵向来说是一条完整的文明进化史,壶镇东北原名“田畈”的这个地方,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一直有人类活动而未中断;就横向来说,传说中的“五墩城”因为发现了六座西晋的古墓、古窑而得到印证,说明在处州的北大门缙云,在西晋时期已经有了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了较深的文化积淀。

  卢旭升原为陇东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在田间劳作时偶然发现了几块有铭文的砖头。之后就一直留心于埋在地下散落田间的这些文物。特别是近两年在壶镇中学迁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冒着被人误解、嘲讽、驱赶的压力,抢出了许多文物。他一有机会就呼吁,自己说是为了文物保护“见佛便拜”。他捐文物、写报告,就为了引起上级相关部门的重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去年春天,迎来了浙江省考古队的“抢救性发掘”,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历史性的遗憾。

  老卢深情地抚摸着一件石器,对我说:“这样的宝贝,我们这里地下应该还很多。”

  当我提出,能否在村子边上考古发掘的地点,建一个遗址公园,哪怕是一个简易的茅草棚?他说,这个事应该很好,但是光靠村里的力量是无法办成这件大事的。

  我想,介于陇东遗址的重要意义,当地政府应该会重视后续的保护和开发吧。

2019-12-02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162239.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