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

强保障,助脱贫

民生底线兜得更牢更精准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民政事业关系着千家万户和民生冷暖,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民政部门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在兜底保障民生、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创新开展工作,实现了我市民政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2019年5月30日,丽水市爱心志愿社在莲都区丽新小学开展“圆梦微心愿,聚力助成长”——关爱留守(困境)儿童公益活动。

  66岁的景宁畲族自治县鸬鹚乡金岱村村民柳花惊喜地发现,从去年1月开始,她和3个儿子享受的低保救助金,每月每人从436元提高到608元、700元。现在又提高到了770元。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每人每月低保金就提高334元,一家4口一个月提高1336元。这得益于丽水低保标准实行城乡一体化、全市统一并提高低保标准。

  丽水低保标准再提高并全市统一一个标准,这是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高水平”目标的战略安排,到2022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年9000元以上。全市统一一个低保标准列入市政府重点督办工作。这也是我市助农增收组合措施之一,市民政部门落实“丽水之干”,精心测算为最困难、最难实现增收的群体奉上的大礼。

  2017年6月,租住在云和县凤凰街道的贵州籍人员吴德良,因治病四处举债的他,收到了云和县民政局的救助款。

  “这笔款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更想不到的是,一个外乡人也能享受到县里的帮扶政策。”吴德良妻子杨香女说,吴德良突发脑溢血一直在治疗,孩子要上学,丈夫需要照料,一家就靠她打零工赚点钱。云和县民政局得知情况后,启动了“救急难”资金,第一时间送来了救助款,令全家在异乡感受到了温暖。

  吴德良一家生活的改观,是丽水许多困难群众生活改观的缩影。推动试点先行,我市民政部门通过指导被民政部列入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的云和县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救急难”快速响应机制、“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等工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去年云和县又被民政部列入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县。今年以来,指导云和县按照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有序推进试点工作,修订完善了《云和县临时救助办法》《云和县医疗救助办法》等八大社会救助制度,建成了“联连帮”大救助服务中心(引入外部资源,实现物资救助向非物资救助转变),建立了“三送”制度(送“政策礼包”、送求助信息、送“幸福清单”)。

  同时,为营造全市关心关爱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公益氛围,促进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2014年以丽水市万地爱心儿童福利院为平台,成立了丽水市爱心志愿社,组建添翼爱心志愿队、蒲公英爱心志愿队、华振通讯爱心志愿队、丽水学院阳光社爱心志愿队、职业技术学院阳光爱心志愿队、赞扬爱心志愿队等十多支爱心志愿者团队,每月开展两次关爱困境儿童的志愿活动。目前,已开展爱心助学进校园、情暖冬日等系列关爱困境儿童活动116次,受益困境儿童近2793人次。

  伴随着一项项、一条条惠民暖民救助政策的落地实施,丽水市民政部门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倾尽为民之力 兜底民生保障

  补短板,提质量

  社会服务供给更多更均等

  “社区嵌入式小型养老护理机构将有效破解当前我市养老机构床位结构性矛盾,加快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护理机构建设和运营,更好满足社会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失智老人离家不离社区的养老需求。”

  去年,丽水正式发布实施《关于推进全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护理机构建设和运营的实施意见》,由市政府牵头对区域范围内嵌入式机构作整体谋划布局。根据意见,我市将通过三年努力,采取“闲置房产改建、规划用地新建、出让(安置)地块配建”等方式,全市建成、运营一批社区嵌入式小型养老护理机构,兼具机构专业护理、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上门服务功能,让养老机构像幼儿园一样,成为住宅小区的标配。

  “我市推行市、县一体全域谋划和布局建设嵌入式小型护理机构,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极具创新和示范意义。”丽水市民政局主要负责人介绍,我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护理机构建设基本上由政府承担(配建项目政府回购、新建项目政府投资或社会资本投资),运营方只需支付低偿的租金和内部装修改造、设施设备费用,并享受现行民办养老机构建设、运营补贴和税费减免等各类优惠政策。

  近年来,我市一直努力推进丽水养老服务业发展。随着丽水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全市养老服务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除了谋划和布局建设嵌入式小型护理机构,在设施上突出示范引领。全市累计投入7.63亿元,在各县(市)建成一所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市本级投资1.4亿元的怡福家园项目于2017年底正式营业。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全市累计建成1837个,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构建质量评估体系,制定了全省首部养老机构绩效评估的《地方标准》,通过绩效评估、强化督导和严格奖惩,不断规范养老机构服务和管理,提升服务品质。

  民政基本社会服务的优化供给,不只体现在养老服务的全面提升。丽水在婚丧嫁娶、区划地名、儿童福利和慈善事业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同样可圈可点。

  ——进一步推进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每月15日在市、区两处婚姻登记机关开展婚姻家庭辅导。

  ——开展违法违规私建“住宅式”墓地等突出问题专项摸排,落实清明节24小时值班及祭扫观察点日报告制度,指导云和、松阳实施好省级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和树葬试点,组织召开全市殡葬改革推进会,推广试点经验做法。

  ——牵头做好市级界线“衢丽线”联检工作,联合衢州市实地检查界桩,同时指导相关县(市、区)做好莲青线、莲缙线、莲松线和县级交会点莲云松、龙云松的联检工作。成立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市公安等6部门开展不规范地名摸底排查工作。积极开展普查成果转化,指导各地按要求建好地名普查档案,编纂国家、省《标准地名词典》和国家《标准地名志》。

  ——深入实施“北斗寻亲”计划,借助DNA信息和图像识别等科技手段,帮助14名城区无主的流浪乞讨人员找到“回家的路”。

  ——促进儿童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协调市财政部门调整孤残儿童代养育费用标准,由每人每月2500元提高到3000元;继续做好儿童福利院孤儿集中代养育工作,开展三期“添翼计划”,受益儿童93人次。在景宁召开全市儿童之家建设暨“焕新乐园”项目现场推进会,全面部署推进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根据“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简化慈善领域审批、备案等环节,进一步提升慈善服务对象满意度。不断规范福彩发行和管理工作,截至9月底,全市累计销售福利彩票3.65亿元,筹集市、县两级福彩公益金3907.14万元。

  文 刘淑芳 吴杭轩

  促创新,激活力

  基层社会治理更实更多元

  “基层有所呼、服务有所应”,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来自于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是衡量各项工作的基本尺度,也是对民政部门履行基层社会治理职能效果的检验。

  近年来,丽水着力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不断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完善多元主体联动协作机制,社会组织、慈善力量、社工、志愿者等各类社会力量的参与更加深入。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遂昌地处浙西南山区,农村中小学生法治意识较为薄弱,针对这一情况,去年3月14日,鲁冰花关护未成年人工作室成立了法治宣讲团,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春暖花开与法同行”法治进校园活动。

  据鲁冰花关护未成年人工作室成员吴松燕介绍,宣讲团历经2个多月,踏遍了全县34所中小学,开展了30多场法治宣讲活动,受教育2.27万余人,在全省范围内首次实现中小学校法治宣讲全覆盖。.

  在丽水各大敬老院里,更是随处可见志愿者为老人们服务的身影。他们除了在生活上为老人们带去无微不至的服务外,更把敬老院的老人们当成自己的家人来关爱。“我们做的这些还远远不够,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往往不被重视,我们要继续努力,让他们的晚年生活不仅衣食无忧,更要精神富足。”遂昌县善终关怀服务协会志愿者徐善终说。

  这些年,在全市涌现一批如鲁冰花关护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队等富有地域特色的各类社会组织,在关爱儿童、敬老爱老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共登记社会组织3349家,其中社会团体194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403家,基金会5家;全市各级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兜底管理的271家社会组织,实现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尽建,党的工作覆盖100%

  一路奋斗一路歌。党的十八大以来,丽水民政取得的成绩是全方位、整体性的,不少工作具有开创性、突破性。丽水民政人用担当诠释为民初心, 用实干践行爱民使命,以改革创新的勇气、走在前列的志气、善作善成的底气,奏响了一曲曲托底民生、温暖民心的时代乐章,必将激荡起砥砺前行的澎湃动力,在推进高质量现代民政建设再上新台阶的征程中,再奏时代强音。

2019-11-18 民生底线兜得更牢更精准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158163.html 1 3 强保障,助脱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