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瓯江特刊

  “小叶,我家的电饭煲没用了,能不能过来帮我修下?”“小叶,我家的热水器不出热水,有办法吗……”接到村里留守老人的求助,今年70周岁的叶子汉马上背起工具包,上门帮忙修理。

  他不是村里的电工,更不是村里的专职保姆,却为村里做了很多好事、实事。“我是新中国成立那天出生的。走过70年,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为村里发挥余热,很开心。”

  与新中国同生日

  他和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龙泉市城北乡上田村位于松阳、遂昌、龙泉三县(市)交界处,距离龙泉市区55公里,是一个优美安静的传统古村落。

  叶子汉是土生土长的上田村人,因为出生于1949年10月1日,从小就是四里八乡的“小名人”。

  他的二哥是军人,当了10年兵,于1970年退伍。同年,他接过二哥的枪,奔赴绿色军营。他回忆说,1970年,当地6名新兵在公社所在地集合,然后大家踩着山间小路,步行一天赶到龙泉城区集合,最后奔赴军营。

  1976年,等他退伍回来,发现山间小路变成了机耕路,不过,村民还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靠种田和卖木头为生。由于没有马上分配工作,叶子汉背了3年木头——当时龙泉是重点林区县,很多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靠砍树换钱。

  1979年,叶子汉被分配在原上东乡政府(今城北乡)工作,成为了一名农机员。

  叶子汉收获了工作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情。

  他和老伴徐爱招是经人介绍认识的。相亲的时候,介绍人说,叶子汉有正经工作,朴实肯干,以后新房子一定会盖起来,生活也肯定会越来越好。

  年轻的时候,徐爱招在本地一家造纸厂工作,是当地有名的“白富美”。靠着积蓄,她买了一只售价110元的红旗牌手表,很多人羡慕得不得了。

  尽管当时叶子汉条件不好,但徐爱招还是嫁给了他。

  1982年,上田村分山分田,全体村民生产积极性很高,不仅填饱了肚子,家里的粮仓也冒了尖。

  1988年,夫妻俩在上田村买了块地皮,并在地皮上盖了两层砖木结构的小洋房。叶家从此告别泥坯房,住上了小洋房。这栋房子,轰动了上田,靠种香菇挣到钱的村民纷纷效仿。

  上田地处偏远,但上田人很有闯劲。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有的人通过读书、当兵跳出了农门,有的人外出创业,勇闯市场,实现了发家致富,纷纷在杭州、上海、宁波等地买了房子,过上幸福生活。

  上田村委会主任毛仁善告诉记者,上田是龙泉有名的“宾馆村”,100多名村民在外开宾馆,年营收上千万元的有四五人,年营收数百万元的,有六七十人。“每到春节,在外创业、工作的上田人纷纷开小车回家过年,村里停都停不下。”

  大家过上了好日子,叶子汉的生活也过得愈加悠闲自在。“大家早就没砍树换钱了,所以上田山好水好村美。在上田,我的晚年生活过得很舒适。”

  如今,他的两个女儿都已经成家立业,“她们在遂昌县城做生意,都买了商品房,生活过得不错。”

  与新中国同生日

  他努力工作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

  叶子汉年轻时候,在部队里当的是防化兵。

  防化兵是担负防化保障任务的专业兵种。因此,每次训练、执行任务时,叶子汉和战友们都要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防毒面具。“每次只能坚持30分钟左右,时间一长谁都受不了。因此,每次训练或执行任务时,动作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快。”他回忆说,“特别是夏天,每次结束任务,全身都湿透了,脱下防护服和防毒面具后,汗水可以直接倒出来。”

  记者问,有没有后悔当防化兵?

  他严肃地说,当兵的最大目标,就是保家卫国,这是每名军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国家强大,百姓安居乐业。尽心尽责地当好防化兵,也是为国家作贡献。”

  由于任劳任怨,表现突出,叶子汉于1975年在部队里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兵6年,锻炼了叶子汉的体魄,也淬炼了叶子汉的一颗赤胆忠心。

  参加工作后,他虽然是名农机员,但对于领导分配的“额外”工作,始终不折不扣地认真完成。

  早些年,原上东乡有12个生产队,对应的,就有12名驻村乡干部,叶子汉是其中一名。下乡的时候,他吃住在生产队,经常和生产队干部一起,调解山林、治安纠纷。当然,农用拖拉机的年审等事宜,也要提供及时、贴心的便利服务。

  “当时交通不便,我们都是骑着自行车下村,有些自然村还要走路。那时候记事全靠笔记本,回乡政府后再向和领导汇报工作。” 他介绍说,现在科技发展很快,公路网、信息网四通八达,乡镇干部的办公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日趋信息化、智能化了,乡干部办公很方便。

  他说,在乡政府工作30年,他做的事情很琐碎,回想起来,其实都是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能为乡里乡亲服务,见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巨大的变化,感觉很骄傲。”

  2009年退休后,叶子汉在上田颐养天年,一年总会去几趟遂昌女儿家住几天。今年8月底,他又去了一趟,因为两个外甥一个马上要读初中,另一个即将就读小学一年级。

  在送上红包祝福的同时,他还语重心长地给孩子们上起了“开学第一课”。

  叶子汉说,他以前在部队时写信回家,往往过一两个星期信件才能寄到家。现在,手机很普及,通讯手段日新月异,这都是科技进步带来的福利。“希望你们好好学习,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将来为祖国的强大贡献力量。”

  老人的话,铿锵有力,激情燃烧。

  与新中国同生日

  拥有44党龄的他积极发挥余热

  忙碌了一辈子的叶子汉,退休后仍然闲不下来。他说,“我是共产党员,虽然退休了,但可以力所能及地为乡亲们做点实事好事,乡亲们开心,我也开心。”

  城北乡是龙泉市远近闻名的“留守老人之乡”,全乡1.2万人口中,外出创业务工的有近8000人。留在村里的,七成以上是“下不了山,进不了城”的老人。

  过去,这些老人“生活缺助、安全缺护、健康缺管、精神缺慰”等现象普遍存在。2013年以来,城北乡开始探索山区养老模式,由乡政府出资聘请专职保姆为留守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这些专职保姆身兼多职,除了照顾老人日常生活,还管理着村里留守老人的健康档案,每周固定时间进行走访,提供心理抚慰、法律援助、应急救助、文体活动等服务。

  叶子汉的老伴徐爱招就是上田村的专职保姆,她每天挨家挨户去走访村里的留守老人,看看老人身体是不是还好,有没有什么困难要帮助解决。

  在走访中,徐爱招经常遇到老人的求助,比如买米、灌煤气等,她打个电话给邻村的超市老板,超市老板很快就会送货上门。但一些小家电故障,她只能请叶子汉帮忙。

  前几天,留守老人毛关松家的热水器坏了,出不了热水。叶子汉听说后,马上背着工具箱上门维修。40多分钟后,热水器故障排除,毛关松又能洗上舒舒服服的热水澡了。

  才隔两天,留守老人谢陈福家的电饭煲坏了。那天,徐爱招挨家上门为留守老人量血压,叶子汉帮忙打下手。听到谢陈福的诉求后,他借来螺丝刀打开一看,发现其中一个零件怀了。

  “什么时候去乡政府所在地或者龙泉市区,顺便帮忙买来装上。”他对记者说,换个电灯泡、小修小补,简单的活他能干就干、能帮就帮。“这么一来,我成了协助老伴、不拿补贴的‘编外专职保姆’,我和老伴有说有笑,互相配合,干得很有劲头。”叶子汉笑着说。

  上田村党支部副书记毛庆廷点赞他说:“叶子汉作为有着44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积极发挥余热,积极配合村里的工作,真心服务留守老人,是村里所有党员和村干部的榜样。”

  听到村干部的点赞,叶子汉有些不好意思了。他说,“我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和新中国一起成长,见证了祖国越来越强大。是党培养了我,让我过上幸福生活,以后,我还要一如既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说到这里,叶子汉老人伏在桌上,一笔一划地写下心中朴素的祝福:“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也是同一天生日,我很自豪和骄傲。在党的领导下,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感谢党和祖国,我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为党和人民做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19-10-11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146513.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