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深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年收入4600元,意味着,每天收入不到13元。13元,能买两三公斤米、一碗肉丝面或者打一次车。可想而知,“4600元以下农户”生活的拮据和艰难。

  据统计,2015年初全省“4600元以下农户”的数字约为21万户、43万人,而丽水的这个群体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

  2015年11月底,丽水市委市政府公布的一组数据让人惊喜:全市共消除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55100户,共计109235人。从此,丽水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

  2018年,丽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922元,比上年增长10.2%,增幅在全省设区市中排名第一。这是丽水农民收入增幅连续第十年排名全省第一。“消除4600”成果得到全面巩固,扶贫开发正朝着“高质量、均衡性”目标迈进。

  “不让一个家庭掉队,把幸福的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循着这一思路,从强化基础保障到力促农民增收,再到确保精准脱贫,丽水扶贫开发步履铿锵。

  授人以鱼 强化基础保障

  为推进农业转型稳定农户收入,丽水市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出台产业扶贫专项扶持政策,支持低收入农户产业发展和扶贫重点村村集体经济发展,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更多的低收入农户增收。

  龙泉市安仁镇广田村是第一个尝到盘活集体经济甜头的村,这是一个紧水滩水库移民村,一直以来村集体经济是“零收入”。

  2010年,在龙泉市移民办的扶持下,广田村利用闲置物业,投入资金新建标准厂房,以每年6万元、年递增6%的价格租给温州企业。村里有了企业就等于是引进了源头活水,在村集体经济获利的同时,50多位村民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不但家里农活不耽误,每月还能拿到2000-4000元的工资收入,更重要的是村里妇女、老人都有事做、有收入,大大促进了乡村的和谐发展。

  一些偏远、交通不便的移民村,通过整合资金,扶持村里做大项目,集中资金办大事、实事。如库区道太乡上坑村、上横村等村在交通便利的中心镇安仁购地新建综合楼出租,一、二层出租给来料加工厂,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3万元,解决村集体经济零收入现状,三、四层用做村务办公,这样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方便村民办事,同时还能解决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让贫困移民群众有活干,有钱赚,月月领工资,脱去贫困帽。

  不仅如此,丽水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实施就业援助帮扶,保障困难群体稳定就业和基本生活。创建了企业就业扶贫车间及残疾人就业车间,为低收入农户提供爱心岗位。开发农村保洁、治安巡逻、山林防护、安全管理等公益性扶贫岗位1047个,开展就业援助帮扶2664人,就近就地解决当地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

  “现在缙云黄茶产业发展得这么好,市场价格也很高,我们石笕立地条件与三溪差不多,生态环境也非常好,能不能也种植黄茶呢?”

  “遂昌高坪的杜鹃花吸引了很多游客,也成了旅游景点,我们石笕的界牌山上也有很多杜鹃花,整片开起来也很好看,是不是也可以搞开发旅游呢?”

  缙云县石笕乡干部在进村入户开展“三爱三创”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蹲点调研时,许多村民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大家的想法都是好的,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并非易事,搞农业开发和旅游,或者其他创业,都需要资金投入,而农村最缺的就是资金。

  “农村低收入农户要实现创业,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启动资金。没有资金一切致富的想法都是梦想。”村干部在谈起“金融扶贫”思路时这样说。

  缙云县农办积极与县信用联社协商,利用农村金融扶持政策,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和村级扶贫资金互助组织试点工作,从2013年底就开始摸底,全县筛选出53800多户低收入农户,并为这些低收入农户发行“丰收爱心卡”。还为“丰收爱心卡”出台了免担保、贴息、低息等优惠政策。

  2015年,丽水市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亿多元,财政贴息2000多万元。

  授人以渔 力促农民增收

  2015年端午节前后,一条以“长粽飘香、农户增收”为标题,金竹镇的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忙着卖粽子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不断被点击和转发。

  这是在“消除4600”过程中,遂昌县结合电子商务和农业产业进行的一次“授人以渔”的扶贫试水。在平时的工作走访中,金竹镇的党员干部发现了低收入农户家中的增收“法宝”——板栗、香榧、茶叶、山茶油、笋干等土特产,而这些生态的农产品恰恰就是市场所需要的。

  于是,结合遂昌日益红火的电商平台,这些农产品被放上了网,销售、物流等环节也全部被打通,实现了授人以渔的“造血式扶贫”,许多贫困家庭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告别了贫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遂昌电商的扶贫试水,只是整个丽水市“互联网+低收入农户”增收模式的冰山一角。

  丽水扶贫办与邮政管理局联合在“邮乐购”平台打造专为低收入农户服务的手机APP购物平台,将低收入农户手中专销产品及富余农副产品进行网上销售;在面上建立全省首个地市级淘宝网“特色中国·丽水馆”,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产品“优质高价”销售的“一村一店”项目,涌现出缙云“北山模式”、遂昌“赶街”、龙泉“电商园区”等一大批电商发展模式。

  2018年丽水电商销售额达223.93亿元,比上年增长33.09%。大山深处,有20个“中国淘宝村”,仅缙云县北山村就开出300多家网店,年销售额1.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5倍多。

  与此同时,丽水依托秀美山水、本土乡村、特质人文三大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民宿等美丽经济,全力推进农家乐转型升级,带动低收入农户创业和就业。

  以“丽水山居”为主品牌,丽水大力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依托24家高等级景区,建成了30条美丽乡村风景线,有力推进了沿线农民增收。到2018年底,全市有农家乐民宿经营户(点)4394家、从业人员5.05万,接待游客345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实现营业总收入41.5亿元,比上年增长33.0%;农民来自于第三产业的收入比上年增长8.3%。丽水成为全国首批民宿产业发展创新示范区。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动低收入群体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丽水市发挥来料加工门槛低、收入稳的优势,扩大该产业的覆盖面,形成了一批来料加工块状“特色乡镇”及专业村,培养了一批专业经纪人和骨干加工户。

  作为国际小商品城的义乌,九成以上的围巾加工业务由庆元县承接,浪莎、梦娜、意尔康等诸多全国知名品牌的产品部分加工环节在遂昌、青田、云和、景宁等县完成,丽水市已成为不少知名企业的后方加工基地。

  分类施策 确保精准脱贫

  峰源乡位于莲都区西南方向,距市区约58公里。由于地处山区,该乡部分村庄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部分自然村经济发展较缓,低收入农户较多。2015年以前,该乡有156户低收入农户是莲都区农业局干部的结对帮扶对象。

  “家里收入主要靠什么?”“现在有哪些困难?”在走访峰源乡毛山行政村叶山头自然村的结对低收入农户时,莲都区农业局的干部们认真倾听这些农户心声,详细了解他们在生活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下一步,帮扶干部还会不定期上门联系沟通感情、解决实际困难。”

  2015年,干部走进结对低收入农户家的现象在莲都区屡见不鲜。这源于莲都区为“消除4600”开展的“个十百千万”活动。

  干部结对属于其中的“千名干部联千户”内容,与“一个微心愿、十项扶贫措施、百家单位结百村、万名志愿者帮万人”同时开展,形成抱团结对扶贫。

  在莲都区,每个低收入农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提出“我想要什么”、“我想得到什么样的帮助”等微小心愿,并借助莲都区志愿者网络平台,由党员干部和志愿者认领愿望,帮助低收入农户完成自己的微心愿,助其梦想成真。

  莲都区百家单位与扶贫重点村进行一对一结对,既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也加大“智力”支持力度,激活贫困村的发展潜力。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和科级以下干部分别与2户和1户低收入农户结对,根据自身帮扶能力和结对户的实际需求,帮助开展生产指导、技术服务、信息服务、技能培训、就业介绍等帮扶活动,并通过落实种植业、发展养殖业、帮助联系转移就业、就学救助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低收入农户的自我发展水平和增收能力。

  结对帮扶一直以来就是丽水市扶贫工作的有力抓手之一。

  在原有结对帮扶工作的基础上,丽水市更是全面落实了干部住村联心和“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制度,实施“一联一”或“多联一”的干部结对帮扶形式,实现万名干部结对万名低收入农户,确保4600元以下农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建立4600元以下农户结对帮扶工作手册,要求每位结对帮扶干部一年内走访结对户不少于4次,做到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同时,有72个省级单位和发达地区、600多个市县级单位、300多位市县级领导结对扶贫重点村,实现扶贫重点村结对帮扶全覆盖。

  结对帮扶“结”出了脱贫的果实,而异地搬迁也“搬”出了农民的幸福生活。

  家住龙泉市剑池街道南大洋公寓的王振山来自屏南镇南垟村,自从搬了新家,他还承包下了小区的物业管理,收入比以前大幅增长,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他告诉记者,住在乡下,什么都不方便,如今搬到了城里不仅生活便利了,也挣了一些钱,过上了舒坦的日子。

  在帮助农民异地搬迁挖穷根的过程中,丽水市还创新方式,建立面向县域内所有农户按迁出区域、家庭状况、搬迁方式、安置方式等不同情况的差异化搬迁补助机制,开展异地搬迁购建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缓解农民搬迁资金压力。

  此外,各地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原标准低于4600元的5个县(市)全部将低保标准提高至4752元/年。

2019-10-10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146067.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