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瓯江特刊

  一叠厚厚的泛黄手稿,无声地倾诉着老人数十载的呕心沥血;

  一字一句的字里行间,描摹着老人六上杭州,三往上海、南京的万里足迹。

  60年斗转星移,曾经血气方刚的小伙如今步入耄耋之年,唯一不变的是他心中秉持着的“将红色历史和不朽精神传承下去”的信念。

  他在60年里,洋洋洒洒,写下了40万字,写下了不朽的红色传奇。

  他就是松阳县玉岩镇中心学校退休教师——杨金宝。

  60多年来,杨金宝老人利用业余时间,历尽千辛万苦搜集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的革命斗争史料,从事革命传统文学的创作,先后出版了《难忘的人》《红旗插上安岱后》《战斗的一生》三部革命传统教育题材作品,创作发表革命传统教育故事30余篇。为松阳县的中小学校学生宣讲革命故事近200次,接受教育的学生近60000人次,并先后荣获“丽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浙江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浙江省“老有所为奉献奖”等荣誉称号。

  写革命故事 60年坚定不移

  写好革命故事是杨金宝年轻时候的心愿。为了完成这一心愿,他不曾停止前进的脚步。

  1930年,杨金宝出生在松阳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玉岩镇玉岩村。

  1935年,6岁的杨金宝在老家的一片稻田里亲眼目睹了被捕后的卢子敬英勇就义。1956年,杨金宝在枫坪乡斗潭村小学任教,那年,他27岁。当时学校的办学条件差,学校安排他住在烈士卢子敬的家。

  那个年代晚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一家人只能聚集在幽暗的火篾灯下聊天。

  “那时时常听到烈士的亲人及与烈士并肩战斗过的老同志讲起有关卢子敬烈士的许多故事,我心里想:如果能把烈士的事迹搜集起来,写成一本书,用来歌颂共产党的英明领导,纪念烈士,教育后代,那该多好啊!”于是杨金宝开始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到各地搜集资料。

  搜集史料 40年风雨兼程

  整个玉岩革命老区,凡是有红军活动过的村庄,杨金宝都走遍了。

  “安岱后、王村口、龙泉我都去过多次,为了寻找红军挺进师老干部,我自费一次到南京,二次到上海,六次到杭州。新中国成立后,我还拜访了12位健在的红军挺进师老干部,他们的回忆为我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杨金宝说。

  穿一双草鞋,挎着挎包,带上红薯和开水,杨金宝走遍附近各个乡村,深入安民乡、垵口乡等红军根据地。有一次,为了访问一位叫何金根的原游击队长,他连续一个月,每天放学后从斗潭走山路到黄埠坞村,然后又打着火篾,摸黑走回来。这位老游击队长身体不好,又有点耳聋,杨金宝就帮助他整理家务,耐心地等他回答,反复询问,终于收集到了粟裕将军早期的斗争活动,也从他那里联系上了另外一位游击队长。

  走遍了松阳县的相关村庄,遍访了遂昌、松阳、龙泉三地健在的老红军和老游击队员,走访了40多位挺进师的老红军,他搜集到了许许多多当年红军生活战斗过的大量珍贵历史资料。

  当年挺进师参谋长王永瑞同志提前为他题写了书名《难忘的人》。

  更让杨金宝终身难忘的是,1962年,他到南京走访当年的老同志,刚巧粟裕将军也在南京视察工作,亲切接见了他,鼓励他写好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以教育后人。老一辈革命者的鼓励和支持,使杨金宝内心涌起一股创作欲。

  然而,正当他着手写作时,特殊年代开始了,杨金宝也难逃厄运,许多珍贵资料被搜走。但是他没有消沉、没有退却,反而更坚定了创作的信心。浩劫过后,杨金宝又开始整理现存的资料。1982年,他再次北上杭州、上海等地,走访还健在的当年挺进师的老干部。

  1990年2月开始,他重新撰写《难忘的人》一书。

  “那段日子,晚上足不出户埋头写作,有时一写就到凌晨。”杨金宝说起当时的专注,记忆犹新。《难忘的人》一书经过34年的孕育终于完成初稿。几经修改,1999年国庆节,讲述卢子敬革命生涯的作品《难忘的人》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松阳县教育局将其列为向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乡土教材。

  著书演讲 发挥余热笔耕不辍

  在完成第一本红色读物《难忘的人》后,杨金宝自己感觉还是没有完成年轻时的心愿。于是,他再次拿起手中的笔,开始着手写《红旗插上安岱后》。

  在搜集《红旗插上安岱后》这本书的资料时,他每周末都要翻越两座大山,从斗潭来到安岱后,来回走20多公里杂草丛生、野猪成群的山路。那一年,草鞋走破了40多双。

  脚下的草鞋一直伴随着他走到上世纪80年代末。无论是搜集资料还是去宣讲,他都是穿着草鞋。随着资料搜集得越来越丰富,他讲的故事也越来越生动,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从斗潭村讲到枫坪乡,到整个玉岩片区,群山里的每所村小,再到县城。听众从学生到村民,再到机关事业单位干部……

  1990年,他在交塘中心小学校长任上退休。

  交塘乡是松阳最偏僻的乡。有一回,他到一所小学宣讲,出发的时候是朗朗晴天,傍晚回来时下起了暴雨。山上的泥水“哗哗”冲下,路也看不见了。他凭着记忆,慢慢在浑水中摸索,回到学校天都黑了。看见教师们端着饭盒在等他,他打趣地说:“没事,感谢草鞋,踩到地上稳,不打滑。”

  花了5年多的时间,2004年国庆节,讲述红军挺进师在安岱后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故事《红旗插上安岱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之后,杨金宝虽已八十高龄,但是依然每天坚持写作一两个小时,整整坚持了10年时间。在2015年春节前完成了20万字的第三部作品《战斗的一生》的书稿。《战斗的一生》讲述了烈士陈凤生短暂一生的革命传奇。陈凤生是松阳人,从小就有远大的思想抱负,1935年在迎来红军挺进师后,这位高山背上的血性汉子迅速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并成为玉岩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和松(阳)遂(昌)龙(泉)三县游击总指挥,带领战士开展艰苦卓越的游击斗争。之后在敌人重兵包围后,他为了乡亲们和自己亲属免遭迫害而被捕,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原红军挺进师第四支队政委、曾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的张文碧将军题写了书名。

  在人们的印象中,杨金宝一身青里泛白的中山装,一个军绿色的挎包,脚下一双自己编织的草鞋。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里,跑了上万里路程,搜集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松阳开展革命斗争的故事,播撒着红色的种子。

  如今,杨金宝老人已经是90岁的高龄,但他依然每天坚持读书看报。他说,自己还想继续写作。

2019-07-12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120258.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