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乡镇聚焦

  屋顶上建“发电厂”,这是一个移民村的“脱贫秘籍”,也是一幅绿色发展的生动画卷。屋顶的光伏板,成为移民村——缙云县新建镇红锦村,脱贫致富的光明通道。

  2008年,滩坑电站开建,景宁畲族自治县库区一镇三乡15个自然村的530多位村民跨县搬迁到红锦村。

  刚开始,红锦村的移民们生活过得并不开心,移民原有的山林和耕地都留在了100多公里之外的景宁县境内,来到缙云后,移民人均生产耕地只有0.25亩。2014年,红锦村集体收入仅为0.5万元,村里46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有13户23人。

  为加大红锦村“造血”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让低收入农户增收,2016年,缙云县政府把红锦村列为首个利用光伏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试点村。

  缙云县移民办等部门筹集资金90万元,在红锦村集体办公楼和18户农户的屋顶上安装了光伏板,发电能力为100千瓦。这些呈45度角固定于屋顶之上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成为村民致富的源泉。

  光伏发电,除了村民自己用,多余的还可以卖给国家电网。红锦村党支部书记江周法算了一笔账:2016年,村集体收入一下子“蹦”到了8万多元,而第一批安装光伏板的18户农户分享了总共2.5万元的“屋顶租金”。

  村民夏剑锋的老母亲糖尿病缠身,两个女儿身体也不好,日子过得紧巴巴。他说,幸好屋顶上建起了“发电厂”,每年可以从村里领到急用的钱。

  2018年,看到第一批安装光伏的村民连续两年享受光伏发电的“红包”,其他村民的积极性一下子都被调动起来,家家户户急着要求安装光伏并入电网。

  作为红锦村屋顶“发电厂”监护单位的新建供电所,在陆续收到红锦村光伏装表并网申请后,意识到该村250千伏安的变压器将成为光伏并网的瓶颈。为此,他们特事特办,打报告、走绿色通道,仅用21天就完成变压器改造工程。国网缙云县供电公司投入90多万元为红锦村新增400千伏安配变1台、增容400千伏安配变1台及相应线路改造,村民们的光伏并网再无瓶颈之忧。

  到2018年底,179户人家的红锦村有107户在屋顶上安装了光伏板,发电能力近1000千瓦。据测算,三四年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30万元以上,村民收入也将显著增加。

  “我家的‘发电厂’在楼顶。”村民沈献英兴奋地说。她前几年出了车祸,一只手到现在还不能动,她说,自家用电不用花钱,多余的还可以卖电赚钱。

  “我们给红锦村提供最快捷、最优质的服务,确保让光伏变成真金白银。”新建供电所负责人说,他们为红锦村送去周期性的主动服务,每次巡查之后,电力员工会顺便把安全用电常识送到村民家里。村妇女主任蒋海丹从事服装来料加工,电力工作人员就会给她检查用电线路,并进行安全用电宣传。

2019-05-15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101850.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