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东(缙云)
文学和青春,似乎总是成双结对;文学是激情的分泌物,而青春又盛产激情。多少年了,那些由青春陪伴过的长夜,那些源于激情的碰撞,那些对一切美好的憧憬,都曾经伴随着我们一起站在青春的浪尖,向未来出发。
1984年9月,缙云中学的校园又开始热闹起来。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上午,刚刚把我姐姐送入北大中文系的潜问根老师笑眯眯地问我:“你是否也像姐姐一样喜欢文学啊?”我说:“喜欢啊,可惜学校里没有文学社。”我知道潜老师曾经在担任姐姐班主任时组织过一个石笋文学小组。“那你可以找几个爱好文学的同学组织起来啊?”于是,我和潜老师找了不同年级写作不错的九个同学,聚到老教学楼二楼潜老师办公室,讨论成立文学社事宜。成立文学社,总要有个名字,我提了个建议:我们的母亲河是好溪,我们九个人就如同文学长河里的九朵浪花,那就叫好溪浪文学社吧。于是,缙云中学第一个文学社,也是缙云县第一个文学社团“好溪浪文学社”就这样成立了,并创办了文学刊物《好溪浪》,我成了第一任社长。后来,“好溪浪”逐渐扩大,引领并带动了缙云学生文学社团的蓬勃发展。
好溪浪,有水平如镜的平静,有连绵诗意的涟漪,有激情澎湃的波涛……好溪浪不断壮大,一代代浪花们伴随着潮起潮落,花开花谢,守候着青春最美好时光。他们积极向上,放飞自己的文学梦想,用文字书写着青春,记录人生,以一种无可比拟的独特,不断茁壮成长。
好溪的九朵浪花,漂流了无数个春秋,依然演奏着迷人的交响乐章。杭州拱墅区教育局长语文特级教师赵群筠、上海的李国莺、缙云中学的李慧婉,3人都是耕耘在中学语文这片沃土的优秀园丁;创立“中国蓝”品牌的影视综艺传奇夏陈安、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陈伟文导演都得益于文学浪花的洗礼;新通国际总裁麻亚炜和北大法学博士麻国安均获文学学士学位,浙江古籍出版社的李景文更是一直从事文字工作,而进入金融圈的我也初心不改,至今坚持笔耕。九朵浪花虽然绽放在不同领域,但种下的文学种子均在不同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在花开的季节恣意地展露着它的芬芳。
数十年后的2018年秋天,当九朵浪花和潜老师终于借助网络再次重聚时,大家不禁感慨万千,我临屏口占一绝“重激好溪浪有吟”:
山远水欢皆有意,风流早已付青春。
浪花淘尽红尘事,且看溪头旧柳新。
当年的好溪九朵浪花,在潜问根老师的引领下汇成了一股文学的涓涓细流,手写青春,激起美丽的“好溪浪”。浪花们,不知此刻我在想你们的时候,你们是否也在想我呢?感谢你们,曾出现在我最美的日子里。
记忆里有你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