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直 一言
盲道是指引视障人士安全出行的指南针,盲道是否畅通无阻,不仅体现城市管理的温度,也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然而,不少市民为了停车方便,直接将机动车、非机动车停在盲道上。针对这一停车乱象,日前,丽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市区开展人行道盲道清障行动,对车辆占用盲道的违停行为进行查处。(据《丽水日报》)
由盲道被侵占联想到无障碍环境建设问题,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社会融合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存在无障碍需求的社会成员并不限于特定群体。意外受伤者可能存在暂时性的无障碍需求,身体功能衰退的老人可能存在长期性的无障碍需求,提重物者、推婴儿车的成年人也可能存在情境性的无障碍需求。在公共服务、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场景中,无障碍服务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市民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身处信息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要重视“硬件”,更要重视“软件”。从解决“无码老人”的出行、消费困难,到与民生关系密切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无障碍信息,推动信息化与无障碍环境的深度融合,才能让特殊群体共享高品质生活。
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落到实处。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其着力点应放在:加大无障碍宣传,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社会各界对建设无障碍环境的认识,加快形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让受益面不断扩大,让全社会有温度、无障碍,同时要发挥社会监督、公众监督的作用,对侵占损毁无障碍设施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特别是加大对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无障碍设施操作和管理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公共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确保无障碍设施能发挥正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