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俞文斌 通讯员 陈力豪 厉顺尊
山亲近水,城市亲近乡村,我们亲近自然,这是一幅画卷;以路为曲,谱写农旅融合,绿色引领的美好诗意,这是一种信念。如今行驶在有着1311.826公里农村公路的缙云大地上,可以看到,道路两侧金黄的银杏树使公路的线形显得格外的优美,仿佛像是置身在金色的时空中,让单调的旅程变得色彩斑斓起来。
农村公路是乡村通往外部世界的通道和生命线,更是带动美丽乡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近年来,缙云以建设交通强国对农村公路发展的要求,一直致力于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同时紧抓轩辕黄帝祭祀活动的契机,为缙云美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建设“三城三地”添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深藏于山里的“绿水青山”走进了大众的视野,绿色经济走出深山,走向了更美好的未来。
金谷至方溪这条农村公路是缙云交通史上首个“EPC”模式项目,也是5条示范花韵风情线之一。这条美丽的农村公路不仅大大地缩短了缙云县城到方溪的时空距离,造就了出行的便捷,同时也使沿线乡镇的茭白、大米、山茶油等农产品可以快速运输,走向大城市。此外,十里青山客栈等休闲观光农业和精品民宿产业项目也因路而生。路与风景、路与生态、路与产业的深入交融,为山里的村民打开了致富的黄金通道。
道路通则百业兴。如今,借助“四好农村路”建设,海拔高达900多米的缙云县大洋镇铁箱自然村,全村71户农家户户将公路沿线的水田种上茭白,每亩产值超过了一万元;石笕乡依托“四好农村路”的交通优势,推进农文旅融合,将油茶文化馆打造成主题民宿,成为工会疗休养和党群活动基地实现产值150余万元……
“管好、护好农村公路是实现乡村持久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缙云县交通运输发展中心主任马涛表示,在缙云日常管养中,以农村公路管理站为管养核心,因地制宜推出了“巡查员+养护员”联合管养机制,分区块管养模式,“农村公路+市政公路”打包管养模式,以及“包村包户一包到底”的管养模式,溶江乡推行的农村公路全民“护理”成为了全县管养的典型实例。
2021年,缙云县农村公路PQI优良中等路率为97.49%,全省排名第四;MQI优良中等路率99.88%,全省排名第一。如今,缙云县已完成10个乡级公路管理站,今年计划再完成5个;已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共4个,完成建设改造港湾式停靠站530个;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207个。
不仅如此,这些年缙云还以“文化浙江”为指引,结合轩辕黄帝祭祀活动,借“增花添彩 花开缙云”三年行动为契机,注重美丽公路建设和公路通行质量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公路小花海,把公路打造成为景观路、特色路、花海路,全力助推花开缙云建设。
此外,在美丽公路的加持下,为了让群众出行实现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蝶变,缙云持续加大全县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形成班次时间合理、车型大小适宜、运行灵活有序的农村客运网络,降低民众出行成本,使公共交通改革红利惠及城乡居民。尤其是今年,缙云对县域内城乡公交(班线班车)票价进行了2次下调。目前,新的执行标准为乘车区间20公里(含)以下票价2元、20-40公里(含)票价4元、40公里以上票价6元,最高降幅达60%,是丽水全市下调力度最大的县。
如今,一条条美丽公路串起一个个风情小镇、绿色生态乡村、特色旅游村,并成为了带动美丽经济,奔向共同富裕的纽带。缙云的每一个公路沿线的乡村,都在用不同的改变,诉说着美丽公路创造的奇迹。未来,缙云将紧扣奋进“两个先行”主题,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服务共富中先行引领作用,全力推动缙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