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洪盛勇
以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各地都在想办法寻路径,也一步步向共同富裕目标靠近。比如松阳县竹源乡几个村靠“物业经济”蹚出集体增收新路径,当然村民也跟着钱袋子鼓起来;庆元荷地镇弄了个浙西南亚高原运动基地,村民家门口当老板,月入万元。
共同富裕靠什么?从竹源乡与荷地镇的实践来看,启示不少。
共同富裕靠项目。项目意味着规模,项目承载着市场的需求,好的项目,就能吸引市场的目光,带动众多劳动力的参与,进而把需求与劳动转化成经济效益,促进共同富裕。
竹源乡的项目是物业联建大楼。大楼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5幢每幢高4层。目前除去其中1幢的顶层用于“党建联盟阵地”使用,其余全部租赁一空,每年租金达80余万元。很多村民都纷纷在这里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不仅村集体的收入上去了,村民的“钱袋子”也更鼓了。
荷地镇的项目是全省首个浙西南亚高原运动基地。截至目前,基地已承办各类活动30余场次,客流量超过3000人,带动产业增收近100万元,强村公司收入50.9万元。基地的高人气也带动了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目前,该基地已累计招用农村闲置劳动力300余人次,平均每人每天收入200元。
共同富裕也靠突破地域限制。共同富裕在什么地方实现?哪里有需求,哪里有条件,我们的舞台就应该搭到哪里去,如此,才能更好施展拳脚,实现共富。
竹源乡是典型的山区乡镇,交通不便。想在本地让钱包鼓起来很难。而在县城,物业方面却有很大市场。怎么办,他们选择在县城买地,盖起物业大楼,满足市场需求。荷地镇位于庆元县东部地区,距离县城近40公里。荷地镇是典型的亚热带山地湿润气侯,气候舒适。海拔1040米的荷地村更是典型的亚高原海拔,户外最高可达1600米以上,非常适合开展高山户外训练。他们选择在本地把“生态经济化”,最终也挖出了一桶桶金子。
共同富裕靠领头羊也靠众人用力。没人带头,也就形不成合力,实现不了共同富裕。当然,共同富裕因为目标是共同的富裕,所以也需要共同的努力,光靠一小部分人努力,显然很难实现目标。
2018年,在乡党委政府的鼓励下,原黄下村、黄上村、横岗村等5个村(并村前)通过互帮互助,经过不断地考察讨论,最终决定一同到县城的一块空地上,盖起物业大楼。这个项目的成功,既靠乡党委政府的领头,也靠各个村的抱团努力,更靠村民的共同参与。而荷地镇亚高原运动基地的成功,也明显具有同样的特点,镇党委政府带头谋划操作,广大群众也没有成为旁观者,而是积极投身其中,成为产业链的一环。
共同富裕,需要多方参与、多头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