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做题家”是2022年的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指的是那些“出身小城,埋头苦读,擅长应试,但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多用于调侃和自嘲,少讽刺之意。这一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发许多“小镇做题家”的共鸣。
当年,朋友A君刚刚从小镇考进城里高中,他十分刻苦,上了晚自习,还经常打着手电筒藏在铺盖窝看书。A君成绩很好,每次考试成绩在班上都是数一数二,各科老师都非常喜欢他。但A君不擅长交流,旁边同学不懂功课请教他时,A君宁愿让同学抄题也懒得讲解,加之体育成绩较差,经常过度用眼让鼻梁上的镜片像玻瓶一样厚,由此没少引来其他同学的冷嘲热讽。
有一次,一个同学假借A君之名给班上女生写情书,而且故意让班主任发现。按现在时髦的说法,这已经不是内卷而是内耗,班主任细查后也认定是子虚乌有。但这件事对A君影响很大,一度成绩下滑不少。A君很委屈,他来自小地方,除了学习其他一无所长,当有的同学拿父母刚刚兴起的手机炫耀说事时,A君认为那跟自己无关。他确实不合群,但又觉得这不是被孤立的理由。
高考那年,A君成为中国第一批“985”学子,毕业后他留在了一家省城大公司,有了不错的待遇和美满的婚姻。20年高中同学会,已经消除任何成见的同学们对A君充满赞誉,学习好才是硬道理。但这时A君18岁的儿子又恰逢高考,报考的院校是一所落户A君故乡小城的大学。A君很不满,他从一个“小镇做题家”做起,用了几十年时间在省城取得一席之地,他“脱胎换骨”了,没想到儿子竟执意要重新考回小地方去。儿子就说了,现在是网络时代,地理差异正在模糊,不少知名大学都在往“小地方”迁,不能因为去“小地方”读书而自惭形秽。还有一点,儿子不想自诩成为新一代的“小镇做题家”,他爱好锻炼,眼睛没有遗传近视,也很注重同学关系。一句话,他是一个新时代大学生,将来留在家乡建设小城又何妨,今天的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志向。
一席恳谈,终于让A君想通了,他曾经是一个“小镇做题家”,所以他不想让儿子回到小地方去,做一个短视的人。但放眼一看,越来越多的学子放弃虚名,去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工作,做出一番成绩来。越来越多的 “小镇做题家”,在时代的洪流中证明着自己的价值,再也不要用老眼光小瞧他们了。
朋友B君也有着类似经历,来自小城,学习刻苦,成绩很好。考上大学后,他经常泡在学校图书馆,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成了学校最有影响力的人物。B君认为,“小镇做题家”很光荣,他们爱学习明事理,走进社会后只要不断努力丰富内心世界,“小镇做题家”也大有作为。
是的,每一个热词的出现都不会无缘无故,就像“小镇做题家”这一话题,它不但引起大家的共鸣,也教会我们要放弃一种特定角色的限制,做一个性格和习惯更完善的人。
(杨力 5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