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桑榆·常青

  初次来到云和坑根村,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房子,这里的梯田,让我耳目一新。一种好奇、惊喜、羡慕之情油然而生。

  走进村口,一座古式廊桥银官桥,呈现在眼前。廊桥亦如一座长亭连接在两山之间。它飞檐翘角,黑瓦红柱,两旁是一长溜的靠椅。桥下溪水欢歌,畅然地奔流着。

  走进寨子,或踩着卵石铺就的小路,或踏上粗块石砌成的石阶,时光别有韵味。村中的“老茶坊”值得寻访,建筑尤其考究的老房子。长廊、庭院、小轩窗,精致有型。立在石子钉的小天井望着那些精雕牛腿,似有一种雅气轻轻地袭来。据说这里曾经是村里的私塾。

  这里民风淳朴,风景秀丽。进村,所见处处是石头的世界,高高垒砌的石头墙基,蜿蜒伸展的卵石小路,长着青苔的块石台阶,粗犷简约的石板桥,处处可见石头久沐时光的景致。石头路、石板路、石头墙,就连猪圈、牛栏也是石头砌的,保持了原生状态。依山建房,以石为邻,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因此被称之为坑根石寨。坑根石寨的古民居采用石头奠基,墙体用黄泥夯筑,屋顶则是木结构上覆黛瓦,这种格局则是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条件。村中的小巷都由石块铺成,这种弯弯曲曲,高低起伏的小巷将每家每户联系在一起。坑根几乎没有平地,这里的原居民巧妙地利用地形地势构筑成一个个独立的院落。在云和梯田走入公众的视野之前,坑根是个落后闭塞的小山村,村民想建幢房子并非易事,石头、木头就地取材,而瓦要从山下用骡马或人工驮上山,很多房都是传了几代人下来的。坑根除了居住的房子是这种土石结构,连牛棚猪圈也是统一格式。自然而又传统的建筑,与山水相融构成了一幅农耕文化的历史画卷!

  走进石寨的小巷,一堵堵石墙忽隐忽现,卵石砌成的村道向小巷深处延展。漫步村中,可见山中有人犁地、种菜、洗衣,进行着日常的劳作。村子里的人说,如果侧耳倾听,就能听到来自地下的流水声。原来,坑根石寨有一条地下暗河,并在地表上形成了两口泉井,泉水清澈,常年不竭。石寨、农房、泉井、远山构成了一幅安静的山水画,散发着古村质科寨和谐质朴的独特风貌,走过悠长的岁月,静候于此。

  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云谷山房”民宿喝茶,聆听了民宿老板谷小涵创业的故事。谷小涵是青田人。她2004年在云南大理半间民宿起家,艰辛创业10多年。随着云和梯田景区名声影响力不断提升, 2016年,她转战云和梯田坑根村创业,开办民宿——云谷山房。她来到了坑根村,租村民的房子,签约了20年的租赁合同。她的生意越做越火,规模不断扩大,民宿也增加了多间。还把村民当年的牛栏、猪圈也租来,改装建成了“意外咖啡”馆、“特产经销”部、“木玩”展示间、“民族服饰”阁……她已规划好了,在离“云谷山房”不远处,建造一幢高档次的民宿,提升景区民宿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多情的小溪自西南向东北流去,淙淙河水日夜流淌,流走了岁月,流出了一方热土,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演绎了许多精美的故事。

  这里一步一景,古色古韵触手可及,散步走在这里,仿佛置身千年之外,美不胜收。小桥流水石寨,梯田云海光影,这里是值得每个人走走的美好之地。

  我们在坑根村留连往返了一个上午,时间很短,走马观花,留下深刻印象,坑根石寨峡谷美。

  (云和 杨春 64岁)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2-12-14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341340.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