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畲村村民叶常花:
因为身体残疾,我以前很少出门,自从乡里在县城盖起了物业联建大楼,我每天早上和邻居一起到大楼的“残疾人之家”做来料加工。工作不仅有收入,还管两顿饭,每年我不仅能多一两万元的收入,还能认识一帮好朋友。大家聚在一起边聊天边做来料加工,我再也不会感到孤单了,反而觉得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黄上村村民王延魏:
刚听说要在县城建大楼时,我觉得简直是痴人说梦。以前村集体资产薄弱,别说修建大项目,连日常基础设施维护都很困难。后来,5个村一起抱团,愣是在县城拿下了一块地皮,我才觉得这事靠谱了。期间,我也和村民一起去看了好几遍,希望大楼快点盖好。后来事情发展得很顺利,只用了一年多,5栋大楼就建好了。
现在,我每天都去大楼,因为我找了份工作,除了种地,也有了另一份收入。更让我高兴的是村里有钱了,修起游步道和公园,我们的居住环境更舒适了,住在其他地方的亲戚朋友都很羡慕呢。
竹源乡乡长叶荪:
对于一个地处偏远,又缺乏支柱产业的偏远山区来说,找到合适的产业发展渠道并不容易。后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开始转变思路,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利用为纽带,申报了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在县城南城二期的征地基础上,联合抱团发展物业经济。
实践证明,建设物业楼、发展物业经济不仅丰满了配套建设,还探索出一条促进村集体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造血”新路子,真正让群众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现在村集体和老百姓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下一步我们计划切实抓好配套服务,让入驻的商家留下来、待得住,带动更多老百姓实现共同富裕。
记者 谢佳俊 通讯员 陈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