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桑榆·常青

  常言道,同是一家人,同进一扇门。今年9月,随着7岁的孙女甜瓜进入丽水市实验学校学习,我们一家四代与该校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早进入学校的是甜瓜太奶奶,1959年师范毕业分配该校任教。当时学校名称是丽水师范附属小学,所以老一代丽水人都称之为附校。1961年我4岁,从老家到丽水直接入住教师宿舍。那时太小,不记得母亲在校的情景,对学校有什么贡献,但两个妹妹都在附校出生,也算与学校有一丝渊源。附校时期的校区基本是青砖黑瓦平房,只有靠近灯塔街有一幢二楼四合院。用现在的眼光看校园规模很小,但那个年代,在我们这代人眼里,那是校舍整齐,卫生清洁,大门进来两边排列的白杨树挺拔而立,进校很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学校的操场有篮球架、足球架,是一种豪华的存在。对我来说实际上是在附校泡大的,上下课悦耳的铃声,教室闪着灯光的窗户,操场滚动的各种球类,食堂蒸饭的独特味道,深深地映入脑海。1965年,8岁的我正式进入附校一年级乙班学习,那时没有留下刻苦学习的印象,倒是体育活动因为有一个大操场和一个传奇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传奇人物名叫陈炉发,是体育教师,住在四合院的东北角,从小我就在他家看到一张照片,穿着飞行服,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心底膜拜敬佩之极。陈老师工作非常认真,对学生很有耐心。我跟他学过足球、羽毛球、篮球,因此长大了基本功还在,仍然喜欢这些球类。那个年代因为他的存在学校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体育人才,他对附校的最大贡献是培养出了羽毛球世界冠军李玲蔚。李玲蔚家住四合院的东南角,而我们家住西南角,三家正好互为对门邻居。9岁那年因母亲工作调动搬到了新筹建的工农五七一校(中山小学),所以与李玲蔚的交集只是小时候的样子。后来直到上大学听到她获得了世界冠军,才想起熟悉的小邻居。

  第三位与附校有交集的人是甜瓜的太爷爷。太爷爷一直在丽水师范学校任教教育学,是教育理论研究、教学者。1978年被任命为附校校长,太爷爷以自己博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改革试验,使学校很快走出一条新路,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生的自主发展形成了附校的独特办学理念,为后续的丽水市实验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太爷爷调到市教研室工作,宿舍与附校一墙之隔,有利的学区房让甜瓜爸爸和甜瓜有了上实验学校的机会。

  1994年,甜瓜爸爸作为第三代实验人加入了市实验学校学习。那个年代整个大环境应试教育氛围浓厚,而实验学校依然笃行自己的办学理念,坚持开放式教育,鼓励孩子自主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甜瓜爸爸也是这种教育的受益者,没有死读书的苦恼,心智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然成熟,运动和动手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运动会是拿奖大户,科技节每年获奖。学习信心也是满满,成为实验学校考入丽中的一员。甜瓜爸爸在实验学校时间最长,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今年甜瓜如愿以偿进入了实验学校,追随着父辈的脚步,来到这所从小熟知、一心向往的学校,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四代人,行于实验学校,留下不同时代的足迹;四代人学、教于市实验学校,见证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是怎样的一种缘分,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不离不弃,我们这一家人对实验学校有着难以忘怀的缘分,我衷心的希望甜瓜在延续神奇的缘分时能够充分体会学习的快乐,健康成长。

  (市区 程丽平 65岁)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2-12-07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340367.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