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全民·阅读

■ 读后有感

丽生态写作

——斯也诗歌中的“丽水表情”

  肖涛(市直)

  马头墙是诗人斯也比较喜爱的一个建筑物象,从中播撒出来的目光,编缀着参差起伏、凹凸不平的诗行。诸如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风风雨雨等自然风光,本然为生态丽水之写照。所谓诗经以来的“比兴思维”依然有效,并形成了斯也诗歌看似现代自由体,却又典雅讲究、蕴藉风流。

  当然,这种风格化的描述,只限于初始印象,我真正感兴趣的是《阳光的味道》诗集中出现的“丽水表情”。而对其表情极佳着眼点,莫过于山环水绕的地利之便。

  诸如“瓯江”“南明湖”“古道”等丽水地理意象开始浮现出来:或“瓯江渔火,点亮心湖泛舟的滋味”,或“往日笑容遗落在古道/随枫叶,渐渐泛黄”,或“驾南明湖祥云,去追溯巴西利亚的遥远”,诸如此类,莫不为丽水生态美的表征。

  斯也也写古村落。凤阳山炉岙村,“炉岙是一本线装书/那么,秋夜便是一帧黄到发黑的封面”;缙云河阳古村,则“那些倒影/已全然沉没成/一个又一个谜团”;百山祖三井溪,“时光水汪汪透明着,无法用目光丈量/从过去到未来究竟相隔多远”。

  丽水文运昌盛,文脉流芳,红绿融合皆文章。绿则龙泉青瓷,“大宋炉火已经湮灭/龙窑变得荒芜,岁月如梭”;红则挺进师,“浙西南大地绽放一片花海/挺进师的足迹,印在绿色大地上”。至于括苍古道上的“桃花岭”,付诸拟人化手法,留下白云千载空悠悠。

  当然,“山环水绕”“丽水三宝”之外,斯也诗歌中还存在着一个“小城春秋”。城市气韵,在于街衢里弄。“那份情愫就会羽化为一朵朵朱顶红/扮美着小城的里弄小巷”,颇具摄影美。这类诗虽不多,却也代表着斯也的独特发现。“最难忘的,不是那个雨夜/而是曾经痴痴等待的那个屋檐”这一截景,也成了一次绝佳的借代笔法。

  《老街夜市》属于观察比较细微的一首。它有声音,也有表情,更有心理欲求:“有些眷念”“理想尽管十分卑微”“如饥似渴地等待”……思绪和语言萦绕着惝恍迷离的湿润气息,播撒出了蒙太奇般的诗画迷思。

  斯也很少对“自我”或“个人性”的记忆抱有自恋或浪漫主义式的煽情书写,内敛的写法,使得文本留下了很多空白点。

  这其中不乏精彩的记忆织体,《游子吟》中存在着故地重游的追忆叙事结构,并从中能看出斯也的“成长经验”。通过几组拼接起来的意象,无论墙壁抑或相片,乃至楼道,皆能感受到那些储存在斯也成长记忆与生活经验中的语言碎片,经由独特视角的转化,更逼真,也更具魅惑力。《街灯下的夜》则属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之作。“街角,两只飞蛾在路灯下偷欢/遮掩着贪婪和叵测/直至黎明赶到,才诡异收敛/露出心满意足的笑”。《沿街闲逛》算是这种写作的巅峰。麻雀角度:居高临下,色香味俱全。

  纵观斯也诗歌的叙写题材、意象群、语路节奏、话语风格及其修辞策略,不仅烙有丽水特性,且俨然已成“丽水表情”名片。可称之为“丽水生态主义文学”简称“丽生态写作”。

  丽水是中国生态第一市,这是当代“丽水山水诗派”之成果之一斯也诗歌最主要的美学价值所在;同时,斯也的“丽生态写作”极具当下性与前瞻性。在继承《诗经》以来汉语生态文学叙写传统之同时,又嵌入“瓯江山水诗路带”上“丽水山居图”中的各种文史符号,使得当代“丽水山水诗派”的书写题材与视界层面更为宏阔。

  “丽生态写作”还表现在斯也诗歌的语言构形特点及其韵味,犹如“没骨诗”,即不注重动词变形,不以情节或突转见长,肖似宋代工笔画中的“没骨画”。正如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称:“徐崇嗣画没骨图,以其先笔墨骨气 而名之,但收取浓丽生态以定品。”

  斯也及其众多瓯江山水诗路带上丽水区域同侪们的“丽生态写作”亦如此。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2-12-07 ——斯也诗歌中的“丽水表情” ■ 读后有感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340351.html 1 3 丽生态写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