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初,正是我读初中时,沉迷于钓鱼的我们不经意间发现了一口神奇的池塘。
池塘坐落于莲都区厦河门靠近瓯江的毛竹园,面积约10余亩,水面上既没有生长当年池塘里很常见的菱角草,也没有生长水花生草,整个塘面清清爽爽。池塘呈不规则圆形,池塘的西北方有一条小水渠流入,东南方有出水口,水深大约为两米。
说它神奇,是这个池塘里似乎有永远钓不完的黄刺鱼和鲫鱼。每次我和弟弟出去野钓,只要到这个池塘,肯定是收获满满,一般钓半天时间,鱼篓里至少有四五斤的鱼,多的时候鱼篓都要装满,那就超10斤了。
发现这口池塘纯属偶然,那是1971年刚放暑假的第一天,我和弟弟一起到厦河村附近的池塘钓鱼。那时虽然鱼很多,鱼的品种也丰富,但有时候也会钓不着鱼。暑假时节气温很高,那天,我们两兄弟虽然转移了不少池塘,但就是没钓上几条鱼。兜兜转转,两兄弟无意间转到了这口池塘,池塘水面很大,试了试水深,觉得深度特别好。于是我在池塘的西北角,也就是进水口方向用大米打了一个窝,我弟弟在池塘的出水口东南角也打了一个窝。将鱼线上的七星漂调好深浅,换上新鲜蚯蚓后,我一放下鱼线,就看到浮漂在动,浮漂一沉我轻轻一提鱼竿,一条黄灿灿的黄刺鱼就飞上了岸。拿到手里,黄刺鱼在“咕嘎咕嘎”叫,将鱼装入鱼篓后,又立即放下鱼线。一个稳稳的顶漂,抬竿,呵呵,水下还是有点力道,一条银白色的鲫鱼横斜着上了岸。就这样,只要放下鱼线,水下的鱼儿就立即吃饵,只要提竿,就会中鱼,一条接一条,一尾接一尾,似乎池塘的鱼饿疯了,只要有鱼饵,池塘里的鱼就蜂拥而上。有时觉得换鱼饵很麻烦,看着只有很短且又是被前面鱼吃过的蚯蚓,将鱼线投入池塘,鱼也会立即吃食,一条条都是死口。有的黄刺鱼吃口太凶,囫囵一口就将鱼饵吞入腹部,我们就摘下树枝,用短树枝瞄准鱼钩后用力捅入,摘下鱼钩。黄刺鱼的尖刺是有毒的,抓鱼或是捅鱼钩时,一不小心就会扎伤自己的手指或手掌,毒液就会渗入手中,感觉特别疼。那时的我们从没觉得野生黄刺鱼是一种名贵且特别美味的鱼。在这口神奇的池塘里,我们钓到的均是黄刺鱼和鱼,从没钓到其他鱼。黄刺鱼一般都是一二两,非常均匀。鲫鱼也一样,每条都是二三两。大约过了1个多小时,我已经钓了30余条了,弟弟钓的数量也差不多,两人合起来大约有七八斤,于是收拾鱼竿回家。
那个暑假,我们两兄弟就天天到这口池塘钓鱼,钓了两个月,总共钓了数百斤。
为啥这口池塘这么神奇?我想,可能这口池塘邻近瓯江,池塘的水直通瓯江,发大水时,瓯江的黄刺鱼和鲫鱼大量涌入这口池塘,才会给我们如此丰厚回报。
(市区 何益林 6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