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去年尝到了一株葫芦苗收获30多个葫芦瓜的甜头吧,今年妻子种瓜特别上心,端午节一过就郑重地栽下了两株南瓜苗和两株葫芦瓜苗,期盼又有好收成。
对于种瓜,妻子是认真的。自从瓜苗下土,妻子就冒着被蚊虫叮咬的风险早晚都要去看一看,瞧一瞧。瓜苗占地不多,但空间要大,你给它多大范围的依附物,它便长出多大范围的藤蔓儿。为了让瓜藤有更多的攀爬空间,妻子选在了靠近围墙栅栏的位置栽种。随着瓜苗的逐渐长大,妻子适时地搭好藤架,并引导瓜藤向上缠绕。在妻子的精心呵护下,四株瓜苗如其所愿,细细的瓜藤慢慢长大长粗。在阳光的照耀下,藤蔓蓬蓬勃勃、势不可挡,不仅爬满了瓜架,还越过栅栏,爬上围墙,一直伸向墙外的珊瑚树。瓜叶青葱翠绿、重重叠叠,蔓儿中间,零星撒落着一朵朵南瓜花,状如喇叭,黄黄的、脆脆的、嫩嫩的,旁边有蜜蜂嗡嗡响,有蝴蝶款款飞,一幅枝繁叶茂、欣欣向荣的景象。
有一天,妻子突然沮丧地念叨着:你去看看,今年的瓜地里怎么找不到一个瓜?我诧异道,不会吧,今年这么好的长势,怎么会没有瓜呢?难道是今年天气太热,把瓜藤晒坏了,抑或是今年水分太少,长不了瓜?
作为上班族,白天我们没时间理会瓜的去向,只有到了晚上,才可以专心致志地下决心找一找。这天晚上,我穿上防蚊的长裤长袖,戴上近视眼镜,手握电筒,在瓜架下细细找寻,翻遍了可能藏匿的各个角落,但始终不见瓜的影子。我像泄了气的皮球瘫软在院子的椅子里,眼睛的余光不经意地落在了那排不起眼的红叶石楠筑成的篱笆上。那红叶石楠的树梢上竟有一段瓜藤绕着。我下意识地拿起电筒走过去,翻开瓜叶,顺着瓜藤一直照过去。不照则已,这一照竟照出了一个长条形橙黄色的南瓜静静地躲在角落里,恰好被一个榕树盆景遮挡着,足有五六斤重。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更奇的是,经妻子鉴定,这瓜乃去年老南瓜腐烂后留下的瓜子儿自行生长长成的。瓜藤顺着一排红叶石楠树不断延伸至拐角处结成了这么大一个南瓜,实属意外的收获。
找到了第一个瓜,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信心。这天晚饭后和妻子照例去小区外的瓯江边散步。我们沿着院子围墙外面的大路走着。明晃晃的路灯下老远就瞥见那一排被我家瓜藤覆盖了大部分的珊瑚树。透过珊瑚树里的栅栏能依稀看到我家院子里的椅子和变幻着色彩的灯光。抬头仰望,数条瓜藤缠绕着珊瑚树的枝枝蔓蔓,并且张扬地向两端延伸。目光所及,除了瓜藤瓜叶就是树枝树叶,哪里有瓜的影子呢。我催促妻子还是不要找了。妻子此时却不知哪来的一股蛮劲,打开手机上的照明功能,再次在刚才找寻过多遍的藤条交错中仔细搜寻。“有了!”妻子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叫起来。“你看!”循着妻子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在一片南瓜叶和几张树叶之间掩映着一个还泛着青绿色的南瓜。“终于找到你了,我的瓜瓜!”我俩几乎异口同声地欢呼起来。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在外墙上陆陆续续找到了4个类似的南瓜。
周末来临,我们终于有了充裕的时间在白天寻瓜。经历了前几次寻瓜的过程,我们多多少少掌握了寻瓜的窍门。寻瓜不能只看表面,粗粗看去,只见一片绿油油的瓜叶翻腾着波浪,那是看不到瓜的。寻瓜的时候只有伏下身子,整个人钻到瓜棚下面去,沿着瓜藤,一片一片地把叶子翻开来,即所谓“顺藤摸瓜”,才有可能发现南瓜的真正藏身之处。照这个方法做,确实容易多了。我先在橘子树和围墙之间的角落里找到了一个南瓜,颜色也是橙黄色,表面布满了一条条深深的沟壑,已经成熟多时了,摘下来后发现里面已经烂掉,可惜了一个好瓜。后来又在喷水泵侧面找到一个,颜色呈暗青色,也已经成熟好久了,所幸还能食用。
这样算来,前前后后总共找到了7个南瓜,除了那个“意外收获”,均为今年植下的两株南瓜苗的功劳。遗憾的是同时植下的另外两株葫芦瓜苗至今还没找到一个葫芦瓜。
(龙泉 廖水林 5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