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桑榆·常青

  一大早,妻子从农贸市场买回3斤灰黑、油光发亮、如怀表般大的“山溪蟹”。我不禁想起童年在农村,与小伙伴们到山间清澈小溪里捕捉螃蟹的情景。

  每到红、黄落叶铺满山间小路的深秋时节,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我,约上三五个同村小伙伴,在星期六下午,拎着由毛竹编制的扁型小竹篓,挽起裤腿,到村前收割过的水稻田里翻动稀泥,捉来二三十条手指头般大的泥鳅,拿到家里用菜刀将每条泥鳅去头去尾切成三段。然后用五六十支约一尺长、毛线针一样大的小毛竹签,将一截截泥鳅一支一截地串起,再把串有泥鳅的小竹条串成一个个约十五原来大的圆圈,制作好抓捕螃蟹的诱饵。第二天一吃过早饭,我们便头戴斗笠,腰挂着装蟹的小竹篓,赤着双脚,挽着裤腿,嘻嘻哈哈,叽叽喳喳,生龙活虎地出发了。

  走了约一里中间铺着一颗颗稍大的扁平光滑石头,两边铺着小鹅卵石的古道,再翻过一座建有供行人躲避风雨小歇的凉亭的坳门之后,我们便来到了一条宽约百米,两旁皆是崇山峻岭,弯弯曲曲,足有20多里长的支田源。在溪石铺成的石阶古道下方,有着一条约60米宽,沿着山湾弯弯曲曲,哗哗地流淌而来的小溪。在这深秋时节,由于相对干旱,溪水变得既窄又浅,只见弯曲蜿蜒而来之溪,满溪皆是被千万年洪水冲刷得光滑的大大小小的石头。清澈的溪水在圆滑的大小溪石间哗啦啦地流淌、跌宕着。在这如篜流水般既清澈又凉爽的溪水、深渊、潭水中,悠闲地游弋着各种大小的鱼。在大大小小的溪石下面,会生活着众多背部灰黑、肚下雪白的横行螃蟹。

  我们欢快地下到溪流中,一旦连续发现石头下躲藏有螃蟹,我们就分头,分溪段,将带来的串有泥鳅的篾圈诱饵,东一个西一个地放到溪水下、潭水中,用石头压住。这诱饵圈是按一定经验技巧摆放的,一般要安放在溪流石头脚部有螃蟹进出的小扁孔前,或者压放在没过大腿、数张八仙桌大的溪潭浅滩里。隐居在石头下的螃蟹一闻到泥鳅的鲜味,就会立刻爬出来大饱口福。螃蟹们也想像蚂蚁那样将泥鳅抬回家里去慢慢品尝,但诱饵被我们用石头压着钳不走。螃蟹们只好老老实实地在光天化日之下,慢条斯理地钳啊,嚼啊。

  大家放置完带来的诱饵,嘻嘻哈哈闲聊等待一个小时后,便各自回到起始点,开始一个一个地巡视压设在水中的诱饵,抓捕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泥鳅的螃蟹。一旦发现有螃蟹在吃诱饵,必须眼疾手快,准确无误地将手伸进水中,一把将螃蟹抓起塞进腰边的竹篓里。如果慢了,螃蟹就有可能逃走,或者手指会被抵抗的蟹螯钳住。有时发现一个诱饵有两三只螃蟹同时在吃,我们就会兴奋得手舞足蹈,快速地将螃蟹逮上。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逐一巡查抓捕,我们腰边的小竹篓里便会装上三四十只螃蟹。大约过一个小时后,我们便又再次回到起点开始第二轮逐一巡查抓捕。这次是一边抓捕螃蟹,一边将诱具小篾圈逐个收起拿回家下次再用。

  第一轮巡查抓捕结束后,我们几个小伙伴就会凑到一起,看谁抓得多,比谁抓到的螃蟹大。有时我们还会从小竹篓里抓出一只大螃蟹,掰下一只大螯哩咯哩咯地当零食尝鲜,至今仍记得那生螃蟹大螯中的肉既嫩又滑的同时,还有点咸。

  当太阳正照头顶,迈出的双脚踏到自己的头影时,我们便一手提着沉沉的小竹篓,一手提着一大把小竹圈,踏上回家的路程。

  回到家,母亲便将螃蟹洗净,晾干。再将一层剁碎的红辣椒、生姜碎末、食盐和一层溪蟹,用陶瓷钵腌起,倒进家酿老酒封住。腌制了3个月后,夹出来的螃蟹既香,又鲜美。极具特色的糟蟹,让我们吃了还想吃。

  (龙泉 刘传东 69岁)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2-11-07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336057.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