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廖王晶 通讯员 蓝李俏 陈阳 叶芩芩
本报讯 近日,位于雅溪镇的浙西南节水抗旱稻千亩示范基地迎来了收割季,为准确掌握基地今年的水稻生产形势,收集基地试验数据,莲都区科技局邀请节水抗旱稻专家对该基地的稻谷进行了现场测产。
在现场,专家组随机抽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稻田,对“旱优3015”品种水稻进行测产,经过收割、称重等环节,旱优3015折干后单产达到389.8公斤。据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何伟民介绍:“在今年这种特殊天气条件下,干旱影响十分严重,按照测产情况看,可以进一步推广种植。”
“节水抗旱稻”能节水50%,节肥47%,具有省工、节本等优势,可以有效解决新垦耕地、复垦耕地水源条件不足、保水性能差、地力水平偏低等情况。自2021年引进“节水抗旱稻”试验种植以来,莲都建立了“368”研究及产业化推广体系,建立平原、山地、果园套种等不同土地类型的试验示范基地,完成再生稻、果园套种、雾耕栽培、稻菇连作、旱直播旱管、水直播旱管等产业化配套技术体系,广泛开展除草剂、适合山地的新农具引进、肥药双控、配套基础设施等专项试验。
今年以来,莲都进一步推进“节水抗旱稻”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在雅溪镇建立了浙西南千亩“节水抗旱稻”标准化示范基地,全区推广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8月29日,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与莲都区签订“浙西南节水抗旱稻”院地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四中心一基地”战略格局,助力莲都破解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推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向现代化、科技化转变。
据了解,《节水抗旱稻的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入选2022年第一批“绿谷精英·创新引领行动计划”项目,成为全市3个重大项目之一。项目围绕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坚持“科研+服务”,实现节水抗旱稻成果的广泛应用,建成独立的节水抗旱稻品种选育、制繁种生产和营销服务体系。
莲都区科技局副局长程晓东表示:“下一步,我们要在节水抗旱稻的品种选育、杂交育种、植保防治以及示范推广方面做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在田间的管理和绿色栽培方面要做技术试验示范,将莲都打造为浙西南水稻种业中心阵地,对周边区域形成科技辐射带动作用,打通节水抗旱稻在莲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