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桑榆常青

  八月瓯江,水天茫茫,烟波浩浩,一叶叶舴艋船儿从碧绿的瓯江上飞驰而过……

  三十年前的瓯江两岸,帆影片片,鹭影翩翩,处处是景,人在岸边走,船在江上游。秀山、丽水、帆影、船老大共同描摹着秀丽的瓯江山水画卷。尤其令我们回味无穷的是那瓯江的舴艋船儿!

  舴艋船儿,浙南地区独有的一种小船。千百年来,它担负着处州与温州段瓯江水域的运输任务。我们可以形象地将瓯江比成母亲,那么舴艋船儿就是她那个勤劳的孩子。瓯江造就了舴艋船儿,而精灵般的舴艋船儿和勤劳的船老大在瓯江上开辟出了古代“陶瓷之路”。

  舴艋船儿长约11米,大约用料2立方米多。整船中间宽,两头尖,呈梭形,这种轻盈的造型,最大限度减少水对船的阻力。从远处看很像一只蚱蜢,所以瓯江两岸人都管它叫:舴艋船儿。整条舴艋船儿分五舱,前三舱为装货舱,后二舱主要为船老大生活用舱。整条船儿最大运输能力为4000斤左右,它空船时吃水浅,转向灵,非常适宜在多礁多湾时深时浅的瓯江及支流中航行。

  悠悠瓯江水,延绵八百里。民国到改革开放时期,瓯江上的舴艋船儿一度达到鼎盛。当时瓯江上大约有5000多只舴艋船儿,从事与舴艋船儿相关行业人员达到3万余人,当时在龙泉航运社注册船只有1000多只,青田大约也有1000多只。当时有名的船帮有:龙泉帮、青田温溪帮、云和石浦帮。

  在没有汽车与火车运输的年代里,瓯江与其支流上的舴艋船儿承担了处州及温州两地货物运输及人员运输的重任。处州山区土特产丰富,通过瓯江航运运往温州城或在温州集中转海运的货物,以树木、青瓷、竹子、柴炭、粮食、茶叶、药材、香菇、水果等为大宗。与此同时,从外地转运到温州及温州地区本土特产,如糖盐、洋油、布匹、猪油、纸张、香烟、海鲜等运往处州、龙泉、松阳等地。舴艋船儿从龙泉到温州,称之为“下港”,反之则称为“上港”。舴艋船儿一上一下,不但繁荣了处州与温州两地经济,且促成了处州的山文化与温州的海文化的交流。

  早在宋朝,瓯江上游的龙泉小梅镇大窑村龙泉溪两岸十里,都是窑厂,烧制出数不胜数的瓷器。青瓷就是通过舴艋船儿,走水路东下,运往温州,再从温州运往国外。因此瓯江又有了“陶瓷之路”的美誉。舴艋船儿可谓“陶瓷之路”的缔造者和开拓者。

  瓯江下游的青田山口镇,作为青田石雕的发源地和“四大国石”之一的原产地,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古代的青田石雕就是通过瓯江上的舴艋船儿从山口运往温州中转,再由温州漂洋过海,让石雕走向世界。

  舴艋船儿在瓯江运输史上无疑是浓重一笔,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公路运输,传统的瓯江舴艋船儿运输货物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舴艋船儿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

  进入新时代,在莲都大港头、云和云和湖等风景区,原本已消失多年的舴艋船儿成了摄影家镜头里、画家笔下的好题材,昔日的船老大撑着舴艋船儿,穿上旧装,摆好架势,引得世界各地摄影爱好者与绘画爱好者及旅游群体纷纷慕名而来。在瓯江流域一些风景区内,有些舴艋船儿成了游客观光、游玩的出行方式,让游客重温这种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再加上政府部门开始整理舴艋船文化及船帮史料,选取较有代表性的码头、埠头进行修整,并开辟船帮文化展览馆,扩大船帮文化影响力,让没落的舴艋船儿脱胎换骨重新焕发生机。更让人兴奋的是:2015年舴艋船儿的造船工艺已成为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田 江南 65岁)

  征稿

  《话说瓯江》栏目特向各地文史爱好者征稿。

  稿件要求:准确生动叙述丽水历史名人事迹、历史事件经过、物产风物传承、人文风俗习惯等,深入挖掘、提炼瓯江文化内涵、特色、亮点,观点正确新颖,史料准确无误,行文流畅,可读性强。

  来稿请寄:丽水市莲都区中山街北126号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607室处州晚报收,邮箱:627045246@qq.com。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2-08-31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327412.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