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烨恒 通讯员 叶江林 杨伟丽
本报讯 日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林业局、市全域旅游发展中心、莲都区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2—2026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5年规划全新出炉。
本次规划分前、后两期进行建设,其中2022—2023年为前期,2024—2026年为后期。本次规划范围涉及大港头镇、碧湖镇、联城街道和南明山街道境内的28个行政村以及莲都林场,从玉溪水利枢纽大坝以下至南明湖回水尾部在建的白岩大桥处,包括大溪干流两岸的防护林带、泛洪湿地、水体及少量沿江自然山体,面积1815.99平方千米。
规划依据功能进行分区,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三个分区。
其中生态保育区主要包括湿地公园中部瓯江水系及滩林、沼泽构成的原生态湿地生态系统,规划面积980.31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53.98%。
规划以“河流—滩涂—沼泽”湿地保护保育为核心,主要建设水系与水资源保护、水质保护、水岸以及水岸植物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监测工程等。
恢复重建区主要分布在湿地公园水系两侧的堤岸,及南侧和中部现状为马尾松、林相单一的山体等区域,规划面积共计124.71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6.87%。
规划本区以湿地恢复、功能修复、生境重建为主要内容,通过水系与水资源恢复、水质提升、水岸保护恢复、湿地生境恢复等措施,恢复河流湿地资源,提升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修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湿地公园的合理利用区主要包括城镇建成区、湿地公园建设以前就存在的村庄、耕地(旱地)等生产用地、上期划定的湿地旅游休闲区和湿地科普教育区中已经建成的对外开放区域。
规划面积710.97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39.15%,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管理服务、科普宣教、湿地体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