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耶说:“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有书读,这是幸福;没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没书读,这是苦恼。”自从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后就爱上了阅读,只可惜正当求知若渴的时候,却因那个特殊的年代,很难有书读。后来终于等到了好时代,只要想读,啥书都买得到。虽然一点工资要维持生活已经够紧巴,但还是要节省出买书的钱。虽然为工作为生活忙得连轴转,还是会抽时间阅读。散步时最喜欢逛的地方是新华书店,临睡前最惬意的是拿起枕边书,看着看着进入梦乡!
年轻时读书,或许更多的是求知,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进入暮年,读书便是一种爱好,一种喜欢,想看啥书看啥书。比起万水千山的跋涉,或者期待儿孙的陪伴,读书既让你不费太多的体力和财力,也不要有太多的奢求,看喜欢的书便能了解世界风情,体会人间冷暖,舒适而怡情!阅读,是最好的陪伴!
最近读了作家孙禹写的书。读孙禹的书源于一场讲座。那天,市文化馆通知有一场讲座,主讲人叫孙禹。现在各种讲座很多,此人比较陌生,只依稀记得他是歌剧《原野》里仇虎的扮演者,而生活在小城市里,接触和欣赏这样高雅的艺术机会不多,歌剧这样的阳春白雪还是有距离,所以没打算去听。引起我兴趣的是宣传海报的标题——《艺术人生、文学与歌剧》,主讲老师:孙禹,著名旅欧美低男中音歌唱家、歌剧艺术家兼编剧、导演、小说作家。其中的“文学”“作家”字眼吸引了我,于是去听其讲座。孙老师身材魁梧,不愧是歌唱家,声如洪钟,很有磁性,且语言幽默风趣,结合自己,现身说法,又旁征博引,一开嗓就把我牢牢吸住了。一边听一边在百度上搜“孙禹”。孙禹,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皮博迪音乐学院。他是中国叩开世界歌剧大门之民族歌剧《原野》原创男主角“仇虎”饰演者,曾与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同台合作了5部歌剧,并在他20年欧美的歌剧舞台上担纲主演50余部经典歌剧,举行了百余场独唱音乐会,荣获了国际瓦格纳声乐大赛金奖。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悲剧英雄》,中篇短篇小说集、艺术评论集多部,最新纪实文学集《大河灯魂》,散文集《童话与水》等。现为中国作协重点资助“定点深入生活”长篇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一。主办方介绍的名副其实,这样的讲座还是非常有质感的。
听完讲座后,就有了想读他的作品的冲动,于是买了他最新出版的散文集《童话与水》和《大河灯魂》。很久没有这样的读书感觉了,同时买了一位陌生作者两本书,还一鼓作气读完。读他的散文集《童话与水》,我时常有被洗礼、被陶冶的体验。作为首篇《童话与水》,作者从父母为其取名“禹”的不惑,到跟随父母投入治水大军队伍的亲历所见,最后理解大禹治水的伟大精神和赞颂水利工程的千秋大业,他描写的生活是那样贴近,娓娓道来,形象生动,又充满了理性的思考。无论是对自己成长历程的回顾,还是对亲人、恩师、友人的感念,都来自实实在在的生活,无一字不浸透他对生活的感知、感悟与感念。由此确信,文如其人,文如生活,只有生活被作家真正感受过, 才能化为感人的文字跃然纸上。对生活点点滴滴的细微观察和主动参与,才使他有了创作的真材实料,构成了他散文的优异质感,同时又充满了灵动的思考和精益求精的筛选。那个瘦弱的、离开大上海随丈夫一起奔赴大西北的母亲,对歌剧呕心沥血的“妈妈桑”,孙河镇那个朴实的农民清轩叔,经常靠喝凉水充饥的奶奶,伟大的伯乐瞿弦和,发现他歌唱天赋的吴树声,比利时热心的让·路易夫妇等等,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都是以“情”字贯穿起来,将人生中经见的所有跌宕起伏,心路历程的喜悦或坎坷,穿越时空,构成了流光溢彩的人性交响。无不表达了他对亲人、友人、师长的热爱与感恩,充满了对人文精神和对人性真善美的讴歌。我想只有能够时常感悟人间爱与温暖的人,才算是真正生活过的人。孙禹自觉萃取和热情传播生活中的人性之美,构成了自己文字最可贵的质地。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文学的书写要瞄准人性”,他做到了。
阅读,不仅仅欣赏到文字的魅力,更能让我们体味人生百味,看到人性的真善美,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高度,汲取精神养分!阅读,是一辈子的陪伴!
(市区 随风 6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