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方
新来的知州,看到了古堰的破败
田地的荒芜,百姓的流离
看到了水患无常,堰堤溃散
看到了“溪远田高,堰坏已五十年”
看到了“往迹芜废,中下源尤甚”
看到了“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
看到了“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看到了碧湖平原广袤的土地
和处州百姓赖以存活的粮仓
看到了碧湖民众眼底的渴望
看到了“民以食为天”
看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踏雨而来,目之所及
是遍野的疾苦
他倚歌而行,心之所系
是万民的企盼
他在堰堤上凝视
他在堰闸旁驻足
他在司马庙前深情劝勉
他在组织民众叠石筑防
他在堪验水系图谱
他要增设七七四十九道堤闸
他在手持笔杆,挥毫苦思
他在起草《通济堰规》二十条
他要“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
……
他啊,无处不在
在碧湖广袤的平原上
在百姓蓬勃的春天里
从此,古堰新颜,润泽万民
从此,“嗣而葺之,将有仿于斯”
从此,清澈的溪水
一路欢歌,从堰头到田头
从宋朝到今朝
这位有礼有节的外交名臣
这位南宋文坛的才子
在处州任职的时间,还不足两年
却让一代又一代的碧湖人,铭记了
一个又一个百年
南明山,孵出一碗醉倒米芾的月亮
肖涛
米芾癫狂,爱石成癖
而拜之如圣;
米芾狡黠,恋上一方砚台
常装疯卖傻
他做的梦都很干净,像耽溺于洁癖的猫
骨子里,米芾跟秀山丽水,心有灵犀
因为她的名字叫处州
米芾挚迷书法
天真烂漫,犹如顽童坐在魏晋风中
沐浴老庄拂动的风雪
点燃晚唐蜡烛余烬
细读宋室渐入佳境
而后步入临安一隅,孕育残山剩水
那年,挚友刘泾去了处州
那水缥碧,红鲤打个滚,即能奏响瓷韵清雅
更靓丽的南明山,瓯江帆影,撞入眼帘
——刘泾老兄啊,你明知我车辕向北,而无法南辙
笔墨略微勾画,亦令我心潮澎湃
在那萦绕茶色酒香的打卡地,听说秦观去过那里
还有那个沈括,协同李之仪,题名石刻
今晚,蘸着月光和酒
灵思被江风裹挟
并张扬了千里外瓯江,澄明如练
涟水——丽水
海岱楼——溪雨亭
好你个刘泾,端的是知我者
瓯江之南,云阁崖畔
飞瀑流泉,幽林寺阁掩映
挥毫即兴,擘窠“南明山”
从此,谱就一阙南北遥相呼应的绝唱——
丽水因南明山而添彩
南明山因米芾而增辉
在月色下想起张玉娘
黄美丰
一片月光
穿透八百年城墙
在松阴溪里流淌
人间尘土飞扬
废墟中
站着宋朝
在月色下想起张玉娘
想起俗世里
那些无法圆满的时光
生命锈如铜铁
手上的兰雪集
已翻了千遍
赶考的人
还是没有归来
向鹦鹉冢供奉爱情
供奉那些
隐瞒已久的心事
低低的耳语
被风声
一次次拦截
瓷韵
兰秉强
我必须丰盈起来,粉青、梅子青充满张力
灵魂触手可及,丰腴地,静默地肉感
目光,欲罢不能
这一盅茶水里的釉色,是夜色炼成的
在茶醉中,我已经写好今夜脚本
即使梦境碎成哥窑开片
一定有弟窑的圆满来弥补
历史瘦若金丝铁线,留空布白都是美好的
雾锁联城啊!——瓯江水
两岸窑火三百叠
时光碾过旧瓷片,血液里的喧嚣
隐晦了所有苦涩
从火里取出一段温柔
它名曰——青瓷
庆元是一首天生的宋词
姚传标
你是我的故乡
你是南宋宁宗的第一个年号
穿过历史的天空
你用你历经风雨的身体
温暖你怀里的孩子
梦在一幅古画里苏醒
告诉我,那些年你经历的事
我所经历的也想告诉你
你和自己的孩子,从未分开
此时,百山祖上远古的冷杉
正在迎接新的阳光
这里有众多的廊桥与河流
这里有广袤的森林和五彩的精灵
——此时,有人在优雅的廊桥里
呼唤你的名字
没有一片树叶不会坠落
没有一颗星星不在眼睛里
此时,婴儿在摇篮稚气的呼唤你
这是对母亲毫无保留的信任
——你逃离了星空,写成了
一首无需书写的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