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杂谈念白勺

  □ 莲都 林华斌

  近期,本报连续推出了我市优秀青年回乡创业的故事。云和紧水滩镇金水坑村,33岁的小伙刘孟宁辞去杭城IT工作回乡,办起了云和第一家集约化规模养猪场,还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技术,走上生态化养殖道路。缙云县壶镇镇金宝地农场的一片稻田里,29岁的朱炳杰正乐此不疲地“伺候”着1000亩的水稻,满脸洋溢着对水稻丰收的期待。朱炳杰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种起了水稻。他不但掌握了农作物种植技术,还引进先进的农机设备,为农业生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去年还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缙云县石笕乡后巷村的高山上,12年前回村创业的退役军人陈海清甘当“动物园园长”,靠着数字化高山养殖,每年收入步步高升……丽水这片热土上,无数优秀青年用实际行动,默默书写着创业的故事,为自己青春岁月留下最华丽的乐章。

  “丽水充满机遇,是一个创新创业佳地。”2018年丽水“人才·科技”峰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钢铁研究总院院长干勇盛赞丽水是一块人才福地。如今,一批脱颖而出的青年在这片福地上,画出了一方自己的“王国”。家乡水,家乡土,家乡人,为勇于挑战的梦想青年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青年刘孟宁、朱炳杰、陈海清,父母把他们培养成大学生、合格军人,那么必定要继续奋斗,以所学创造更多的价值,回报父母,回报国家。

  前进的道路充满了许多未知数,每一个人在创业初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当初,他们决心投身自主创业的时候,都是从一个门外汉开始,付出巨大。然而在困难与挫折中,他们一致选择了迎难而上,凭借年富力强的干劲,发扬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硬是披荆斩棘地走出了一条圆梦大道。缺乏技术,他们通过各种渠道“0”起步开始学习。硬件落后,就想方设法引进各种先进设备,开启数字化生产模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严格执行绿色无公害生产流程,创立自己的品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青年有为,助推乡村振兴大业。乡村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优秀青年把圆梦目标立足于自己的家乡,利用家乡的山山水水开展种植、养殖活动,创造出绿色产品的高价值。通过自己的创业行动,盘活家乡的资源,带动村民共同富裕,为乡村振兴助力。

  广大青年奋斗不懈,自强不息,植根故土,创业富国强民,用青春成就个人梦想,实现个人、家庭、国家共同进步。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2-08-05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323955.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