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使用语言时,约定俗成,简洁精辟的词组或短语,我喜欢称之为语言的“压缩饼干”。我国的成语,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农时、气候、文学、历史、财经、科技等等;形式的组成,以四字为主,多种多样,异彩纷呈。
三字成语
莫须有:语出《宋史·岳飞传》。形容无中生有、罗织罪名。
忘年交:语出《三国演义》。指不拘年岁辈分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五字成语
疾风知劲草:语出《宋书·顾觊之传》。比喻在艰苦危急的境况下,能显示出坚强不屈的品格。
防患于未然:语出《周易·既济》。指在灾害或事故发生前就采取了预防措施。
六字成语
出淤泥而不染:语出周敦颐的《爱莲说》。形容在污浊的环境中,能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英雄所见略同:语出曾朴的的《孽海花》。指有才识的人,见解大体相同。
七字成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语出唐代《女论语》。形容要在一年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的工作打好基础。
多行不义必自毙:语出《左传·隐公元年》。意为多干坏事,到头来必定自取灭亡。
八字成语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语出冯梦龙的《醒世恒言》。国家的政权容易更迭,而人的本性却很难改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语出《太子少傅箴》。靠近朱砂的,易染成红色;靠近黑墨的,易染成黑色。比喻受好环境熏陶,可以使人变好;受坏环境影响,可以使人变坏。
九字成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出《金瓶梅》。比喻无论好现象还是坏现象,它的的产生,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而不是短期内形成的。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语出《武王伐纣平话》。比喻被引入圈套或同意做某事,完全出于自愿。
十字成语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语出《韩夫人题红记》。天下本没有什么所谓的难事;因为所有的难事,只要遇到有毅力、有决心、有恒心的人,最终都会被化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语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多指空前绝后,有时也用作讽刺。
十一字成语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语出《礼记·学记》。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困惑。隐含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尤其是在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与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语出《西游记》第六十二回。比喻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如同海水是不可以用小斗去度量一样。
十二字成语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语出吕蒙正《破窑赋》。有时天气的变化和某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语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意为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的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十三字成语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语出《三国演义》。意思是你情我愿。
宁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语出《三国演义》,宁愿我对不起所有的人,也不能叫任何人对不起我。
十四字成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语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意思是在天下人担忧之前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语出夏元鼎《绝句》。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都找不到,谁想却在无意之中得到了。
(龙泉 徐龙年 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