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吴启珍 通讯员 罗嫣婷 王焱
本报讯 4月至10月是蜱虫活跃期,蜱虫可传播多种病毒,严重的会导致死亡。昨天上午,记者从市中心医院和市人民医院了解到,过去半个多月时间里,两家医院急诊科已经接诊10余例被蜱虫咬伤的患者。医生提醒,被蜱虫咬伤危害大,请市民加强防范,如不慎被咬伤,要及时就医。
近段时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医生赖林杰已经接诊了多例被蜱虫咬伤的患者,年龄从5岁到73岁不等。而且,这些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点:曾到野外活动。赖林杰告诉记者,他接诊的最近1例蜱虫咬伤患者是一名50多岁的女性,曾到白云国家森林公园游玩,回家后发现锁骨下方有一枚蜱虫。患者自述,被咬部位有少许疼痛,还有些瘙痒。入院后,经过简单处理,患者并无大碍。
赖林杰介绍,由于送医及时,他处理的几例患者都属于轻症。大部分患者都是在自己拔除蜱虫时拔断了,蜱虫头部还深埋在皮肤里,于是前往医院就诊。“虽然目前市区的这几例患者都是轻症,但蜱虫咬伤的危害可不能轻视。”赖林杰提醒,蜱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森林脑炎、巴贝西虫病、蜱传斑疹伤寒等,被蜱虫叮咬严重时或致瘫痪,甚至呼吸衰竭、死亡。
被蜱虫咬伤危害很大,那么市民应该怎样预防呢?赖林杰表示,市民假期野外活动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应穿长袖长裤、扎紧裤腿、裸露皮肤涂抹驱避剂,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防止蜱虫叮咬。一旦发现蜱虫附着在皮肤上,应尽快清除,可用酒精喷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干净的细尖头镊子取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如果几周内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