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幸福之本,而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则是健康的重要保障。在基层医疗机构已经工作了23年的市人大代表、莲都区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华先妹,对我市医疗水平、医疗服务的提升深有感触。
首先,是医疗环境和医疗设施的显著提升。2018年,白云街道全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后续还新增了DR、彩超、盆底康复仪等医疗设备,有效提升了中心的医疗服务能力。
与此同时,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内涵和水平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稳步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面在进一步提高,以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为重点人群,家庭病床服务、上门巡诊服务以及慢性病长处方等服务,让群众的获得感在持续提升。
“丽水在‘互联网+智慧医疗’领域的探索成效显著,现在到医院看病前可以事先网上预约,这样大大减少了排队等待的时间,非常人性化。”华先妹说,近年来丽水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政策更加健全,还推出了丽水人专享的“浙丽保”,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在疫情防控大战大考中,我市交出了高分报表,这也是我市医疗水平进步的一个体现。但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也对我市如何补齐短板,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守护市民健康提出了新要求。
“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要迎‘疫’而上,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不仅包括疫情防控,还包括妇幼保健、慢性病管理等诸多方面内容。”市政协委员、丽水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曾春来建议:首先要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善人事管理工作,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优化运行管理机制;其次,要强化公立医院公共卫生工作,加大对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健全公立医院公共卫生工作机构,强化公立医院和县域医共体公共卫生职责;第三,要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制度保障,建设一批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曾春来说,通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让老百姓得到预防保健、疾病管理等方面公共医疗服务,守护老百姓身体健康,让老百姓生活更有幸福感。
教育提质,为国育才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能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种获得感体现在一个个家庭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所在。”从事一线教育工作26年,市人大代表、龙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师雷爱美深深感受到,每一个家庭对优质教育的那份渴求。
近年来,龙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坚持硬件条件和内涵建设“双提升”,为家门口的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一方面不断升级学校硬件条件,对运动场、图书室等场所进行改造,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空间。另一方面通过课程改革,构建“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通过开展“金鳌六礼”“七大联赛”等活动,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搭建了更多展示才艺的平台。
“这些都是我身边看得见的提升,‘双减’政策的落地见效,更是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教育的变化。”雷爱美表示,“双减”后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课程,有效减轻了上班族放学接送孩子的烦恼,着实让广大“上班族”家长减负。同时也减轻了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焦虑情绪和攀比心理,孩子们也有更多时间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各方面素质得以充分发展。
“政策出台实施以后,我市‘双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生作业时间显著减少,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从先前的293家压减到现在的42家。”市政协委员、丽水第二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周新红说。
我市“双减”工作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时,周新红委员也提出了在学校、家庭、社会层面更要做好加法的建议。她认为,“双减”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最终的落脚点是每个学校、每个家庭、每个学生。“双减”是回归教育初心,是为了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校要做好健全教育管理的“加法”,完善课后服务内容,建立系统、多样、有质量的“课后服务清单”;社会要做好拓展活动空间的“加法”,发挥青少年宫、社区、博物馆等各方资源力量,为学生全面发展、实践锻炼提供平台;政府要做好加强服务管理的“加法”,通过增加师资力量、引入校外志愿者等措施,减轻学校教育工作者负担;家庭要做好家校和谐共育的“加法”,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增强教育合力,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就业优先,稳住“饭碗”
就业,关乎百姓生计,关系发展大局。
过去五年,我市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五年累计14.3万人。一直以来,我市把强化职业培训作为重要抓手,全力确保就业形势稳定,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市人大代表、云和师傅协会会长陈志伟既是我市职业培训工作的受益者,也是推广者。1991年,他从丽水农业学校毕业后,尤其近几年来,多次参加市、县级人力社保部门和农业部门举办的食用菌生产技术等技能培训班,逐步成长为一名高级农艺师。“政府部门举办的技能培训班,让我的就业之路更加顺畅。”陈志伟说。
拥有一技之长后,陈志伟不忘回报社会。2017年起,作为第一批省民办农技推广平台资助项目,他建立黑木耳栽培平台主要研修、实习、实践基地,举办黑木耳栽培技术短期培训班15期,共培训学员人数达1569名,帮助近千人实现就业。
“加强技能培训,在帮助就业困难人员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陈志伟认为,加强技能培训,能助力稳岗就业,建议今后多开展线上技能培训,充分发扬高技能人才的特长,让他们当好稳就业工作的“导航员”。
“不管是高精尖人才还是普通专科人才,甚至操作工人,我们市、县两级政府对人才引进和市民就业都有非常大的支持,都出台了奖励措施。这点真的非常不错。”对于近年来政府出台的人才招引政策和鼓励就业的奖励措施,市政协委员、菲立化学工程(遂昌)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俞梦龙连连点赞,他说虽然丽水市地处山区,但和外面许多地方比,就业和招工都有非常大的优势。
俞梦龙也提出,当前全国范围内都存在企业用工荒的问题,对于丽水这样的山区地区尤为明显。对此,他建议丽水本地院校能够和企业有一个比较紧密的联系,产教融合,根据本地产业分布情况,开展符合企业需求和本地特色的课程,充分挖掘当地人才资源。“我们的人才不仅仅要从外面招引,还需要把当地人才培养起来为当地发展作贡献。”俞梦龙说。
记者 吴启珍 俞文斌